【编者按】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党史故事专栏“信仰的力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中国文明网 信仰的力量》专栏,今天为您讲述“十大关系”提出的故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后,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应当怎样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全新的历史性课题。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从准备党的八大文件,进行大规模的系统的调查研究开始的。先是1955年12月至1956年3月,刘少奇为准备起草八大的政治报告,分别与中央和国务院37个部门的负责人座谈。接着,毛泽东分别听取国务院35个部委关于工业生产和经济工作的汇报,他调侃说:“我每天都是地下床上、床上地下,一起来就开始听汇报,一听就是四五个小时。”
在毛泽东听取汇报期间,正值苏共召开二十大,苏共二十大尖锐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这就促使党的领导人警醒,促使他们借鉴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验教训,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他说:“开始我们模仿苏联,因为我们毫无搞社会主义的经验,只好如此,但这也束缚了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初步实践,又有了苏联的经验教训,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在结合上下功夫,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正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毛泽东经过充分细致的调查,逐渐形成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全局性长远性指导意义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论十大关系》提出的基本方针,就是“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 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讨论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1975年,《论十大关系》经胡乔木整理,并经毛泽东亲自审定,于1976年12月26日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标志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了初步的但是较为系统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