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党史故事专栏“信仰的力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信仰的力量》专栏,今天为您讲述三年继续调整的决策和三线建设布局的故事。
1962年上半年,全党集中力量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到1963年夏,各项建设事业呈现出明显的健康发展势头。在1963年9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决定从1963年起,再用三年时间继续调整,作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到第三个五年计划之间的过渡阶段,“三五”计划推迟到1966年开局。
1963年至1965年的调整在工业领域和农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农村生产关系得到一些调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农业产量有较大的恢复性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在三年继续调整的后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发生了向战备倾斜的重大转变,三线建设开始布局。在制定“三五”计划时,毛泽东提出:“两个拳头——农业、国防工业,一个屁股——基础工业,要摆好。”这个计划的中心任务本来是大力发展农业,基本上解决吃穿用问题;适当加强国防建设,加强基础工业。当时人们形象地把这个计划称为“吃穿用计划”。
但是,在60年代前期,国际形势出现新的动荡,美国对越南北方的侵略战争逐步扩大,我国周边形势日趋紧张,备战问题摆到党的重要议程上来。
1964年五六月间,高度关注国家安全的毛泽东,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提出三线建设问题。他说: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什么时候要打仗。我们把三线的钢铁、国防、机械、化工、石油、铁路基地都搞起来,那时打起仗来就不怕了。有了准备就可能不打了。[编者注:一线指东北及沿海各省市;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青、晋、豫、鄂、湘等11个省区,其中西南(云、贵、川)和西北(陕、甘、宁、青)俗称大三线;二线是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区,一、二线地区各自的腹地又俗称小三线。]
在一次谈到美国是否扩大侵略南越时,毛泽东说:“我们要注意研究南越的游击战争,他们只有一千几百万人,没有我们一个省大,游击战争搞得那样好。难道我们就不行?假使敌人占领我们的地方,怎么办?沿海各省要搞些手榴弹、炸药厂、军工厂,讲了几年了,都没有搞起来,打起仗来,不能等二三线给运去。每个省都要有一二三线嘛!”
1964年8月5日,美国派海军飞机对越南民主共和国进行突然袭击,连续轰炸了越南的义安、鸿基和清化地区。还调集在台湾、香港地区的大批舰艇,云集在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海面,扩大印度支那战争。8月6日凌晨,毛泽东审阅谴责美国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稿。声明指出:“美国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侵犯,就是对中国的侵犯,中国人民绝不会坐视不救。”审阅后,他告诉身边工作人员:要打仗了,原计划的骑马沿黄河、长江进行考察的行动得重新考虑。
1964年10月,中央下发《一九六五年计划纲要(草案)》,提出三线建设的总目标是:采取多快好省的方法,在纵深地区建立起一个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广袤的三线地区由此在国家计划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1964年下半年至1965年,在西南、西北三线部署的新建、扩建和续建大中型项目有300多个。日后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四川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甘肃酒泉钢铁厂、成昆铁路等铁路干线、重庆兵器工业基地、核工业基地以及湖北十堰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等,都是其中的重点项目。
1965年夏,三线建设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并在1965年至1966年形成一个小高潮。这时三线建设的主战场在西南大三线。国家不仅大幅增加对三线建设的投资,还对一、二线经济建设采取“停”“缩”“搬”“分”“帮”等措施。即停建一切新开工项目,压缩正在建设的项目,将部分企事业单位全部搬迁到三线,将部分企事业单位分出一块或两块迁往三线,从技术力量和设备方面对口帮助三线企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