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信仰的力量
“我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兄弟关系,不是老子对儿子的关系”

  【编者按】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党史故事专栏“信仰的力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信仰的力量》专栏,今天为您讲述中国和亚非拉国家关系的发展故事。

  20世纪50至70年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空前高涨,成为影响世界局势的一支重要力量,对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毛泽东在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前期,提出“中间地带”的问题。他认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争取“中间地带”,成为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同大批亚非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拉丁美洲的古巴就是在1960年9月同中国建交的。

  1959年5月15日,毛泽东接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来中国访问的代表团,并与他们合影。图片来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196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杭州汪庄会见并宴请加纳总统兼政府首脑恩克鲁玛时说:我很高兴会见非洲的朋友,我曾见过不少非洲好朋友,都谈得很好。我们亚、非、拉的被压迫人民都要团结起来,进行推翻帝国主义的斗争。

  毛泽东多次对亚非拉的朋友说:“中国人民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帝国主义斗争的胜利看作是自己的胜利,并对他们的一切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给以热烈的同情和支持。”他还说:“所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国家要我们助一臂之力,我们都是愿意的。”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新中国始终积极支持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介入越南战争。有一次,毛泽东会见来中国参加日内瓦协议签订十周年纪念活动的越南三个代表团,谈起美国准备轰炸或进攻越南北方的问题时说:“越南北方和我们都要准备,如果他们轰炸或者登陆我们就要打。如果美国进攻越南北方,就不单是你们的事了。它要想想,中国人不是没有腿的。美国人能出兵,中国人就不会出吗?我们去你们那里,跨一步就到了。”在越南反对美国的侵略战争中,中国的援助对于打败美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64年7月9日,毛泽东在会见到中国访问的亚洲、非洲、大洋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时说:“我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兄弟关系,不是老子对儿子的关系。要巩固团结,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不管什么人,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反对帝国主义走狗的,都应该团结。”

  新中国对亚非拉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也迅速取得成效。根据和平共处、睦邻友好的原则,通过互谅互让的平等协商,新中国先后同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五国签订协定或条约,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同时,1964年中法建交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孤立和反对美帝国主义。

  60年代初期,中国南面的周边形势因中印边界冲突变得严峻起来。中印之间过去从未正式划定边界,只存在一条根据双方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的传统习惯线。1959年8月以后,印度军队多次侵入中国领土,引起边界武装冲突。

  1962年10月,印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历时33天,收复了1959年8月以后被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后即在全线主动停火,主动后撤,又遣还全部印军战俘和归还缴获的武器及军用物资。中国力求控制并平息边界冲突的行动证明,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是以中印两国人民友好大局为重的。


  这一时期,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总理周恩来多次出访亚非国家,阐述中国的对外政策,增进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展现了中国外交的软实力。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毛泽东年谱》第五卷(中央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
  来源: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