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信仰的力量
“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

  【编者按】

  2021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党史故事专栏“信仰的力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信仰的力量》专栏,今天为您讲述中苏论战和反对大国沙文主义的故事。

  在同美国霸权主义展开斗争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坚决顶住了来自苏联的巨大压力。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渐加剧。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意识形态的分歧;另一方面是苏联党以“老子党”自居,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军事和外交上服从其苏美合作主宰世界的战略。

  毛泽东后来说,中苏闹翻实际上是在1958年,他们要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干。这件事在《毛泽东年谱》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1958年7月21日晚十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十分,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会见苏联驻中国大使尤金等。尤金在向毛泽东汇报时说,赫鲁晓夫同志希望同中国一起商量一下,建立一支共同潜艇舰队,越南也可以参加。毛泽东听到这里惊诧地说:“啊?!像农民搞合作社一样。是否只搞‘合作社’你们才干?”“首先要明确方针:是我们办,你们帮助,还是只能合办,不合办你们就不给帮助,就是你们强迫我们合办。”

  第二天,毛泽东再次会见尤金,谈建立共同核潜艇舰队的问题,说:“为什么要提出所有权各半的问题?这是一个政治问题。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你可以告诉赫鲁晓夫同志,如果讲条件,我们双方都不必谈。如果他同意,他就来,不同意,就不要来,没有什么好谈的,有半个小指头的条件也不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一万年不要援助。但其他方面的合作还可以进行,决不会闹翻。”毛泽东让尤金把自己的话告诉赫鲁晓夫,“我怎么说的,你就怎么讲,不要代我粉饰,好让他听了舒服。”


1958年7月31日,毛泽东在机场迎接访问中国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图片来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7月31日下午,赫鲁晓夫乘飞机到达北京。在会谈中,赫鲁晓夫说尤金没能完全理解自己的意思,苏联已经有了舰队嘛,怎么能说搞共同舰队?毛泽东说:我和尤金同志的谈话是有记录的。(毛泽东拿记录给赫鲁晓夫看。)赫鲁晓夫说:“我们从来也没有提过这个问题,并且永远不会提这样的问题。”毛泽东说:“永远不提了,那好,记下来。”赫鲁晓夫说:“对,记下来。过去没有过,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接着,赫鲁晓夫又提出贷款帮助中国建设雷达站。当赫鲁晓夫一再说苏联提供贷款时,毛泽东说:“不要你们出钱,要搞就我们自己搞,你们要出钱,我们就不搞了。”


1958年8月3日,毛泽东、赫鲁晓夫签署会谈公报。图片来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1959年8月,中印第一次边境冲突,苏方不问是非曲直,发表偏袒印度的声明,把中苏分歧公之于世。9月底,赫鲁晓夫访美后赴北京参加中国国庆10周年庆典。为了压中国向美国让步,以利于苏美改善关系,他在同中方领导人会谈时,要求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承担不使用武力的义务。中国当然不能接受,会谈不欢而散。这年12月,毛泽东在思考国际形势和对策时提出了“修正主义是否已经成了系统”的问题。

  1960年4月纪念列宁诞辰9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发表《列宁主义万岁》等三篇文章,点名批判南斯拉夫“现代修正主义”,实际上对赫鲁晓夫的某些观点进行不指名的批驳。6月赫鲁晓夫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激烈攻击。随后于7月16日照会中国,单方面决定立即召回在我国工作的全部苏联专家,废除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各项协议。毛泽东在第二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全体会议上说,“苏联人民过去十年在建设上曾经给了我们援助,我们不要忘记这一条。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

  苏联这一系列蓄意恶化中苏关系的行为,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增加了当时的严重经济困难,也极大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给两国关系造成难以弥合的创伤。

  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后,两党之间意识形态的争论愈演愈烈。苏共领导人、苏联报刊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和公开信,攻击中国共产党和其他一些党。中共中央从1963年9月到1964年7月,以《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编辑部的名义,相继发表九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通常简称“九评”),指名批判了“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全面批评苏共的对外对内政策。与此同时,苏联方面也发表了一系列论战文章。中苏论战达到高潮。

  1964年11月5日至13日,周恩来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纪念活动。中共代表团同苏共新任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就改善中苏关系进行了接触,但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图为周恩来回国后在机场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的欢迎。图片来自《亲历共和国70年》(人民出版社)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同日,赫鲁晓夫下台。中共抱着改善关系的愿望,派周恩来赴苏参加十月革命庆祝活动。但勃列日涅夫继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声称苏联将继续坚持原来的立场。其后,还向中苏边境不断增兵,并且向邻近中国的蒙古派驻苏军。1966年3月苏共召开二十三大,中国共产党决定不派代表出席,中苏两党关系基本中断。


  在中苏两党发生意识形态分歧之后,苏联领导人把两党之间的原则争论变为国家争端,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巨大压力。这使得中国共产党不得不进行反对苏联“老子党”和大国沙文主义斗争。正如邓小平所说:“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中,坚持各党各国独立自主的原则,反对大党大国对其他党、其他国家的不平等做法和霸权主义,坚决顶住来自苏联的巨大压力,维护了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党的尊严。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毛泽东年谱》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来源: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