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就认这个理 >> 社科普及
就认这个理 | 【学史力行在长沙⑳】妙高峰上第一师范:革命壮志当拿云


  湖南第一师范走出了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等一大批革命先辈,孕育了中国共产党湖南早期组织,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地。1913年至1922年,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求学、工作,从事中国共产党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实现了由爱国学生、教员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转变,由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1936年,毛泽东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我在这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度过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情,我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我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的。”1950年,毛泽东在与当年第八班同学、时任第一师范校长周世钊谈话时说:“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读书最久的地方是湖南第一师范,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好了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

  好学校,好读书、读好书。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内,大礼堂、八班教室、水井、自习室、阅报室、君子亭等十多个红色纪念点复原陈列,生动再现了当年毛泽东在这里求学工作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

  被广为传颂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就是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亲身体悟的。校园里有一口水井,是毛泽东每天清晨“冷水浴”的地方。在毛岸青夫妇所著《我们的父亲毛泽东》一书这样写道,“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念书的几年中,把洗冷水浴作为每天的‘第一课’。他说,冷水浴足以练习猛烈与无畏,又足以练习敢为,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法。”除了冷水浴,毛泽东还热爱风浴、雨浴、日光浴、登山、露宿、远足等锻炼方式。而强健的体魄、坚韧的意志,为毛泽东在以后的革命岁月中,面对艰苦的条件、超强的压力仍能保持充沛体力、昂扬斗志,从容决断、运筹帷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湖南第一师范校园里,还有一组铜塑展示毛泽东的读书方法。毛泽东在一师求学时,常拿着书本到离学校不远的南门口去,在嘈杂喧闹的大街边看书,以此作为考验,培养自己随时随地都能专心专注的能力。在熙熙攘攘的环境中,毛泽东时而朗读、时而默念,旁若无人,做到了“闹中求静”。

  毛泽东非常重视社会实践,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1917年夏,他利用暑假与同学萧子升一道游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县;次年春天,又与蔡和森沿洞庭湖到湘阴、岳阳、浏阳等县,游历半个多月。通过游学,毛泽东加深了对当时国情的了解,而早期的调查活动对青年毛泽东之后养成注重调查研究之风,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之士。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1917年冬天,毛泽东、蔡和森等开始酝酿成立一个团体,以“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生活”。次年4月,新民学会正式组建,从此毛泽东等一批有志于国家的热血青年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3名党代表中,有三位——毛泽东、何叔衡、李达,来自湖南第一师范。而在党的百年征程中,湖南第一师范还涌现出大批杰出的共产党人,包括蔡和森、李维汉、任弼时等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延安五老”中的徐特立和谢觉哉,以及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段德昌、“独臂将军”刘畴西、新四军首任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等。以此,足见湖南第一师范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今,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约有80万人次来湖南第一师范“打卡”,接受红色教育,其中中小学生和党员干部占70%以上。传承红色基因,积蓄前行动能,湖南第一师范称得上绝佳的“好学校”。


  来源:长沙晚报、长沙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