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文明之声
文明之声 | 《瓦尔登湖》经典片段(一)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贤哲人、诗词书画、山川平原、大江大河……它们如同朵朵浪花,汇成中华文明的最美赞歌。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文明之声”专栏,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文明之声》专栏,今天与您分享习近平总书记读过的经典著作:梭罗的作品《瓦尔登湖》的经典片段。


主播:尚煜明(甘肃庆阳广播新闻中心播音员)

内容简介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这部著作区别于先前文学作品的第一个特征,是其对自然巨细靡遗的描摹和引申。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生花妙笔之下,并且描写也不流于表浅,而是有着博物学家的精确。


经典片段(一)

  水晶莹剔透,一眼看得见湖底,连二十或者三十英尺深的湖底都看得清清楚楚。赤脚踩水,你能看得见水下的脚周围成群的河鲈和银鱼在游动,也许只有一英寸长,不过前者的横道花纹很容易辨认出来,你会以为它们一定是禁欲的鱼种,在这里找到了赖以修身的环境。有一次,大冬天,许多年前的事,我在冰面上凿洞钓狗鱼,我走回岸边时把我的斧头扔回冰面上,可是,仿佛某种邪恶的天才左右了斧头的去向,只见斧头在冰面上滑出去四五杆远,不偏不倚地掉进了一个冰窟窿里去了,这里水深二十英尺。出于好奇,我躺在冰上从那个冰窟窿往下看,真的就看见了那把斧头偏向一侧,斧头的头坠入湖底,斧头的把子向上竖起,随着水体晃动而轻轻地来回游动;如果我不去打捞它的话,它也许会在那里向上直立着,晃啊晃啊,随着时间流逝,直到把子烂掉。于是,我在斧头正对着的地方用我带来的冰凿子又打了一个窟窿,用我的刀割下我在附近可以找到的最长的一根桦木枝,在枝头绾了一个松松的麻绳圈儿,然后把绳圈儿小心地放下去,滑过斧头把子上的一个鼓节,用一根绳子顺着桦木枝往上拉,终于又把那斧头拉上来了。

  湖岸是由一长条光滑的圆圆的白石头组成的,好似铺路面的石头,间杂着一两处短小的沙滩;这条石带在许多地方都非常陡峭,只需纵身一跃便可以跳进你头对着的水中;如果不是湖水格外清澈透亮,你怎么也不会看见湖底,除非湖底在对面升上来。有人认为瓦尔登湖是没有底的。湖底没有淤泥,而且一个偶尔看看湖面的人还会以为湖底连水草都根本没有生长;至于看得见的野草,除了近期被上升的水淹没过的本来不属于湖的草地之外,你更仔细地查看一下,会看得出确实没有菖蒲,没有灯心草,连水莲都没有,不管黄色的还是白色的,只有一些心形叶子和河蓼草,也许还有一两束眼子菜;然而,置身水中的人也许根本看不出来这些植物;这些植物干净,透亮,好像湖水一样晶莹。那些石头延伸入水中一两杆远,然后湖底便是清一色的沙子了,只有最深的地方有所不同,通常会有一点点沉积物,也许是在一个个秋天来临时树叶飘到湖面腐烂而形成的,而且即便是在严冬季节,青翠的绿色水草也会被铁锚带出水面的。

  我们还有另一个湖,和这个湖十分相像,那就是九亩角的白湖,在西边两英里半的地方;但是,虽然我对方圆十几英里的大部分湖泊都很熟悉,但是我还没有见过第三个湖有这样纯净的水,如同井水的水质。历来的民族或许都饮用过这湖水,赞赏过它,测量过它的深浅,这些民族一个接一个消失了,只有这湖水同以往一样青翠,透明。没有一个春天发生变化!也许在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的那个早晨,瓦尔登湖就已经存在了,而且甚至在那时,在一场绵绵春雨中,伴随着清雾和南风,湖面发生变化,成群的鸭子和鹅落了下来,它们没有听说过那次堕落之事,这样纯净的湖水让它们别无所求。就是在那时,这湖已经开始涨涨落落,把湖水澄清,生出了它现在拥有的颜色,获得了天堂的专利,成为这世界上惟一的瓦尔登湖和天空的露珠的蒸馏器。谁知道多少无人记得的民族的文学把这个湖描绘成卡斯塔利亚泉?或者,在黄金时代,什么样的仙女在这里居住过?它是康科德头冠上的第一滴水的宝石。


  来源: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
  文本:《瓦尔登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