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文明之声
文明之声|《如梦令·元旦》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贤哲人、诗词书画、山川平原、大江大河......它们如同朵朵浪花,汇成中华文明的最美赞歌。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文明之声”专栏,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文明之声》专栏,今天与您分享毛泽东的作品《如梦令·元旦》。


主播:蔚蓝 (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事业部主持人)

如梦令·元旦

作者:毛泽东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1930年2月

  这首词的意境创造,是靠意象的巧妙组合来完成的。作品一开头就连写三个地名,孤立地看,确实是三个抽象的概念,并无诗意;但是,紧接着出现三个词组,形象具体,鲜明如见。两句词里,只是把三个地名和三个词组并列出来,连在一起,赋予抽象地名以浓郁诗味,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填充,进行审美鉴赏的再创造。这种意象并列的独特结构方式,显示了部队行军之疾,标明了红四军的行军路线,展示了行程之难,暗示出行军之险。作品表现了人民军队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一问一答,干脆利落,毫不含糊。“直指”两字,既显示出红四军统帅的坚定沉着、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大有“指挥若定失萧曹”(即诸葛亮)之概,又反映出红四军部队镇定自若、秩序井然、步调一致,颇具“万马不嘶听号令”之势。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叠用“山下”,进一步突现了武夷山,使之与“风展红旗如画”的意象,与作品前边的意象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优美意境,除了具有写实意味之外,同样也有象征意义。作为形象描绘,这里的“红旗”既是军旗,借以代指红四军;作为意象创造,“红旗”则又象征革命。红旗猎猎,迎风招展,似火如画,美不胜收——既是赞美工农武装,又是讴歌中国革命。作品通过典型意象的精心创造与巧妙组合,热情歌颂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战无不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预示了中国革命高潮必将到来的美好前景,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广阔胸怀与胜利进军的喜悦心情。


  来源: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
  文本:《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