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文明之声
文明之声 |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贤哲人、诗词书画、山川平原、大江大河......它们如同朵朵浪花,汇成中华文明的最美赞歌。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文明之声”专栏,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文明之声》专栏,今天与您分享经典古诗文:杜牧的作品《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主播:张颖(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融媒体中心播音员)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唐·杜牧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唐穆宗长庆年间,白居易为杭州刺史,张祜与徐凝同应贡举而不分伯仲。白居易遂出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徐凝胜出。会昌五年秋天,张祜看望出任池州刺史的杜牧,此诗即作于这次会面别后。诗人以此表达对张祜的同情和慰勉。

  此诗全篇以景抒情,格调苍凉,兴寄深远,尽显名士风流。首联倾泻满腔感慨,不能自已,用先抒情后写景的倒装句式直抒胸臆。颔联承上,依旧观景抒情,用“碧山”“芳草”增益知己之思与离别之恨。颈联“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思笔俱换,从感喟中抽身而出,转为埋怨白居易不识俊才,安慰张祜只要有真才实学,无须再向别处追求“大道”。

  “睫在眼前长不见”,一作“睫在眼前犹不见”。典出《韩非子·喻老》:“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这揭示了一种现实悖论:一些事物近在眼前,本应关注、重视,却总被忽略、漠视。


  来源: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
  文本:选自《习近平用典(第一辑)》(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8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