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凝秋,诗心暖岁。正值寒露节气,潇湘诗会“二十四节气茶诗会”系列之“寒露茶诗会”在长沙诗歌庭院麓隐鹿举行。此次活动融茶香、诗韵、乐声于一体,在秋意渐浓的星城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乡村文艺画卷。
寒露,是秋日深处的露华凝结,是冬日前奏的轻吟低语。活动伊始,朗诵达人、潇湘诗会“诗歌义工”周青梅与于安全以合诵《你好,寒露》拉开序幕,用温润而富有张力的声音,将节气的清冷与人间温情的交织娓娓道来,瞬间唤醒了观众对自然时序的感知与敬畏。
周青梅现场朗诵《外婆》
随后,周青梅独诵“新乡土诗派”代表诗人彭国梁的《外婆》。诗中质朴而深沉的亲情,如寒露时节的暖茶,浸润心田。她以声传情,引领观众回望生命中那些默默守护的亲人,唤起对亲情与陪伴的珍视,现场不少听众悄然拭泪。
洞箫声起,月华如练。于安全老师与洞箫演奏家董丽辉老师联袂演绎苏轼的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箫声幽远,吟诵苍茫,既有“明月几时有”的旷达追问,亦有“但愿人长久”的深情祈愿。古典诗韵与民族乐器的交融,让千年前的文字在寒露之夜焕发新生。
于安全、董丽辉现场表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活动现场,长沙诗歌庭院麓隐鹿练玉文分享了他对寒露节气的感悟。他谈及自然万物在寒露时节的沉淀与内敛,并引申至当代人的生活哲学——“在快节奏中寻一处诗意栖居,正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长沙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谢晶晶现场主持
本次茶诗会是“文艺赋美乡村”理念的生动实践。潇湘诗会以节气文化为切入点,通过诗、茶、乐、诵的多元形式,让艺术连结乡野,使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深度共鸣。
参加寒露茶诗会人员合影
“让节气不再只是日历上的符号,而是可听、可感、可思的生活仪式,”潇湘诗会召集人、总策划胡述斌表示,“未来潇湘诗会将继续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用文艺点亮乡村,用诗心连接古今。”(作者:易博奇 摄影: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