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 “我们的节日”系列 >> 2021
寒食节 | 人间烟火,踏春而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韩翃《寒食》

  2021年4月3日,寒食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这一天,禁烟火,吃冷食,因此被称为“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起源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

  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寒食节”因此而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日。

  古时候,寒食节这天禁烟火、吃冷食,洁净自身是为了明日祭祖。每逢寒食,一家人来到祖辈坟墓前,摆上供品,抛洒纸钱,填土祭扫,修整坟墓,烧香跪拜。人们每年虔诚祭祖,祈求得到祖先的庇佑。

  寒食节在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尤以青团最为出名。


青 团

  青团是清明寒食的时令小吃。2000多年前的周朝就已经出现,唐朝更是把它用于祭祀,所谓“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

  当然,中国作为一个美食大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寒食美味,像寒食主食就有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


插 柳

  古时,人们会在寒食节插柳。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一些地区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民间亦有“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踏 青

  除了插柳,在这一天人们也要出去踏青。踏青,盛兴于唐宋。“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秋 千

  踏青之后,还可以荡秋千放松身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游乐项目,宋代宰相文彦博《寒食日过龙门》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诗兴大发,咏者甚多。

寒食
唐•沈佺期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家家禁火藏烟,诗人飘泊在外,不知道哪里的火,可以温暖游子的心。

寒食城东即事
唐•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寒食时,正值春天,天朗气清,是春游的好时节。明媚的春天里,褪去冬日厚重包裹的人们变得欢快起来。郊外原野上,人声喧闹,秋千在杨柳荫下荡漾,不时地飘出垂柳之外。

  王维在诗里规劝少年们珍惜春光,纵情游玩,不要在等待中虚耗光阴。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不再需要改火吃冷食,但依然会秉承悼念先人,祭扫踏青的文化传统,并跟着时代移风易俗。在寒食节这天,献一束花,植一棵树,珍惜时光,懂得感恩。

  明日清明,且惜当下春光,且惜眼前可亲的人们,且惜此刻的自己。人间风雨,四季花开,不曾遗忘,便不曾失去。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