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为腊月,旅途中多是匆忙的步伐,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欣喜与雀跃,奔赴着去与亲人相聚。
前几日立春刚来过,冒头的春意让阳光变得更加温柔,尽管空气中还弥漫着丝丝寒凉,但我们都知道,严寒的冬日终会过去,就像一切困苦会在温暖中消融,生活永远有值得期待的事物。
此刻的你是正在回家的途中?还是已经和家人围炉而坐?或是仍在异乡为生活和梦想拼搏?在这个多少有些不同的周末,不妨留出一点时间给自己,观赏一部电影,细细品味温柔。今天的影片推荐,给大家准备了细腻而通透的诗影故事。
《诗》
影片的主人公杨美子是一位66岁的老人,她与读中学的外孙一起生活。她每天精致的打扮几乎掩饰了岁月的痕迹,她像一朵摇曳在街边的小花,绽放着自己的暮年美丽。
日子虽然清贫,但丝毫没有影响她对生活的热情。在被确诊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后,她依然热爱诗歌,坚持参加诗歌朗诵会,学习写诗。
她要在自己忘记一切之前,用诗歌把它们留住。然而,如同写诗的灵感并不会轻易出现一样,生活也并非表面那样轻松和容易。
《诗》的故事情节来源于真实事件,导演李沧东曾看过一则犯罪新闻,他回忆说,总在不经意间想起这件事,但他始终没有办法将这个故事放到电影里。
直到在旅行的某天,当他在旅馆房间打开电视时,一个词语突然跳入脑中——诗!电视上出现了一些普通的画面:一条静静的河流,鸟儿飞翔,渔夫抛出渔网捕鱼,背景是舒缓宁静的音乐。
一瞬间,他获得了要如何在电影中处理这个事件的灵感,他通过“美”而不是“丑”来讲述。而“诗”这个名字也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这是电影导演与《诗》的故事,他通过电影呈现心中的诗意美学。其实,诗不仅可以和影视相关联,生活中处处都有诗,每一个人心底也都有诗。
美子在上诗歌课时,老师让大家分享生活中的美。她坐在白板前,真诚地回忆与诉说,她脑海里浮现起小时候的一瞬间:
片中的诗人金勇踏说:写诗是发现美的过程,诗歌创作就是发现日常生活中一切事物之美——真正的美。
美是什么?美是阳台上开得火热的山茶花,是像美子这样衰老的女人还穿着艳丽的裙子,是一个生命决意离开世界时对家回望的纯净双眼。
美子用她极尽的温柔对待每一个人,她试图纠正犯了错的外孙,但是太年轻的孩子,连灵魂都没有。他青春的脸上映射着人类创造出来的荧光,那一缕光击碎了她心底最后的防守。
那么,在遗忘一切之前,在被击倒之前,再做点什么吧。她用最平和的方式维护自己一生的信仰,坚守心底的真善美。
在外孙被警察带走时,美子没有哭,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坐上警车,离开。一切都平静地出奇,没有大喊大叫,没有撕心裂肺。温柔的人啊,连落寞和悲伤都那么美。
她在加速老去,疾病使她慢慢忘记一切,她会忘记儿时姐姐美丽的呼唤,忘记早春树下香甜的杏子味,忘记盛夏浓绿的树荫,忘记有一朵花在艳阳天绽放又在暴雨中凋零,忘记所有的美好与罪恶。
我们都拥有过美好的时光,即使故事里的人懵懂无知,但记忆的美可以治愈未来将要面对的苦难和无奈。因为,最不可被代替就是回忆。
记忆和生命的沙漏已经快要见底,没能实现的约定用什么来把它珍藏?唯有爱,唯有诗。
春天又到了,过段时间,杏子会再次将自己丢到大地上,为下一轮回做准备。杏树旁还有百日红,百日红的花瓣一片片落下来,美子一路走到花景里,觉得自己在被祝福着。
故事的结尾是一幅流动的画,风把树叶吹得哗哗作响,老人坐在树下认真地看树枝起舞,像蹲在路边用一下午时间观察蚂蚁搬家的女孩。
家门口的黄色大狗不停地叫着,夕阳慢慢躲到山的另一头,从远方开来的车辆载着不同的梦想,追逐打闹的孩童找到了最纯真的快乐。
在一个渐渐不能预测的世界,如果说还有什么是可以被确定的,诗是其中之一吧。希望我们都可以像美子一样,热爱生活,忠于内心,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诗意。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