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党史故事专栏“信仰的力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中国文明网 信仰的力量》专栏,今天为您讲述中共八大开幕词起草的故事。
1956年9月15日,中共八大隆重召开。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走上主席台。毛泽东从衣袋里掏出开幕词,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在开幕了……”这篇不到3000字的开幕词,博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阵阵喝彩。
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他说:“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我们决不可有傲慢的大国主义的态度,决不应当由于革命的胜利和在建设上有了些成绩而自高自大。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谁都以为,这篇充满“毛泽东风格”的开幕词,一定出自毛泽东手笔。可是,当代表们赞许这篇开幕词时,毛泽东却坦诚地说道:“这不是我写的,是一个少壮派,叫田家英,是我的秘书。”
其实,毛泽东自己也动笔起草了两个开幕词的草稿,可是总觉得不太满意。加上在筹备八大的那些日子里,他的工作千头万绪,特别繁忙,他便委托大秘书陈伯达重新起草开幕词。
关于大会发言,毛泽东说:“发言要精,要生动,要多种多样,要短,要有内容,要有表扬,有批评,有成绩,也有缺点,要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千篇一律。一片颂扬,登到报上净是好事,那就不好看。”
文章虽短,但实际动起笔来并不好写。陈伯达为此费了不少脑筋,最后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毛泽东一看便摇头,认为写得太长、扯得太远了。可是,这时已经是9月中旬,离开幕之日只剩下几天时间了。
毛泽东把起草开幕词的任务交给了田家英:“田家英,你来写吧。写得短些,有力些。”田家英聚精会神写了两天时间,他把初稿抄清后交给毛泽东审阅。毛泽东一看,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比较满意,又亲自动笔在初稿的个别地方作了几处修改和补充。
1956年9月14日,晨四时半, 毛泽东对八大开幕词进行修改后, 批示:“尚昆同志:此件请打清样(校正错字),并付翻译。清样请于本日上午十二时以前送各书记处同志及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请他们再作修改,于9月14日下午三时交田家英汇集酌定交我。此件是否讲,要看15日我睡眠的情况才能临时作决定。所以暂时不要印发各代表和外国人。请注意。”上午八时半,毛泽东对开幕词再作修改后,批示杨尚昆:“此件又有一些修改,请即将改处付翻译和付印也照改。”
田家英按大家的修改意见集中改定后,立即交给文印室打印,再呈送毛泽东。毛泽东看后,很满意,随即装进衣袋里,然后拍了拍衣袋说道:“开幕词落实了,我放心了!”
开幕词总共不到3000字,代表鼓掌达32次之多,其中长时间的热烈鼓掌共有6次,整个会场洋溢着热烈、激动的气氛。代表们普遍感受到,国家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阶段已经由此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