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敬之读史
敬之读史(四十八)|傅恒为人求情,乾隆说:你犯法怎么办?

1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大清王朝发生了一宗大案。

  此案是因新任两淮盐政尤拔世揭发前任而引发的。

  其实,尤拔世还未上任就收集盐商违法勾当,上任伊始,开始向盐商们要孝敬。不料,总商江春等人因乾隆南巡接待出色受到褒奖,获赏了布政使衔,自然对新来的尤拔世不以为然,甚至连盐政“到任陋规”都不奉送。

  尤拔世索贿未遂,恼羞成怒,连夜给乾隆帝写信:“上年普福奏请预提戊子纲引,仍令各商每引缴银三两,以备公用,共缴贮运库银二十七万八千有奇。普福任内所办玉器、古玩等项,共动支银八万五千余两,其余见存十五万余两,请交内府查收。”(徐珂编《清稗类钞》第三册《两淮盐引案》)

  普福与尤拔世之间隔了数任,尤氏不敢直接举报上任高恒,因为高是皇帝的小舅子。尤氏也不称普福贪赃乱法,而是装着为国分忧的态度向乾隆隔空喊话:皇上,您的银子收到了吗?

  还有一笔巨款,乾隆帝狂喜过后,迅速给江苏巡抚彰宝下发密旨,让他赶往扬州会同尤拔世,对两淮运司账户进行盘查,结果查出普福涉嫌赃款额达银八万余两。

  收到奏报,乾隆震惊,下旨将普福革职,并将其任所资财查封。

  同时,乾隆传谕保和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傅恒、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负责此案,在京提审普福,扩大战果。

  刘统勋做过多年的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办案经验丰富。大堂之下,普福供认不讳,承认自己和盐商勾结合作,打着为朝廷聚财分忧的旗号,在预提盐引息银上大做文章。

  盐商逃避巨额赋税,盐政捞足丰厚银两。他们在国家支柱性产业上为自己创造了巨额的财富。

  即使是离任前夕,普福也不忘称自己囊中羞涩、盘缠匮乏,敲了盐商六千两白银,还从盐商缴纳的预提盐引息银中擅自无理由支取四万两银子。


2

  刘统勋是廉吏,也是能臣,不但挖出普福这条蠹虫,还顺藤摸出了他的前任吉庆和后任高恒。

  吉庆已在普福上任前一命呜呼,而高恒因为其堂兄高晋于乾隆三十年出任两江总督而要回避,回京署理户部侍郎,后被授总管内务府大臣、署吏部侍郎。

  高恒的官越做越大,权越来越重,这主要是他有一个皇亲国戚的身份。

  他的先人本为关外汉人,于太祖攻取辽阳时归附,被编入内务府包衣。他的父亲高斌初为内务府差役,雍正元年任内务府主事,因为女儿在皇四子弘历潜邸做丫鬟,爬上了主子的床,成了暗定储君有名分的陪床女人——格格,后来被雍正钦定为和硕宝亲王的侧福晋。

  高斌也是积极向上之人,受到了雍正皇帝的赏识,于雍正四年出任苏州织造,此后转任多省布政使,并在雍正驾崩前做到了江南河道总督。名为署理,实握实权。

  宝亲王荣登大宝,侧福晋也要换一种称法。

  高斌之女变成了仅次于富察氏皇后的贵妃,其家族也被抬旗入满进入了满洲镶黄旗。乾隆对高贵妃是极其宠爱的,把她第一个晋升贵妃,也第一个晋升为皇贵妃。若非早逝,说不定富察氏皇后去世后,她会替补入主中宫。而后来受尽宠爱而荣辱巨变的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如懿传》中的如懿原型),说不定也是另一种宿命。

  乾隆十年正月,高氏皇贵妃病逝,被追谥为慧贤皇贵妃,却不减乾隆对其父高斌及其家族的特别关照。乾隆为高氏治丧刚过百日,国丈高斌被加太子太保、任吏部尚书、管直隶水利,年底以协办大学士入直军机处。乾隆十二年,高斌则以文渊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排名在保和殿大学士讷亲和张廷玉之后,成为了位高权重的高中堂,足见乾隆对这位老泰山的推重。

  高斌朝堂治绩一般,但以一位治河名臣传世。


3

  高恒为高斌独子,因为姐姐为皇帝的宠妃,自然少不了姐夫的宠爱,鸡犬升天。

  他以荫生身份进入户部当差,由主事升郎中,出监榷税,署理长芦盐政、天津总兵。

  乾隆二十二年,高恒出任两淮盐政。此时,其父高斌已死,其姐也没有给乾隆生育子女,但是姐夫以此肥缺对待小舅子,也是情分厚重。

  然而,高恒一上任,便借口衙门缺乏经费,在盐商领取盐引、缴纳盐税时多收费。

  他既是盐政大人,更是皇帝内弟,少不了盐商们竞相巴结,不但包办了盐政衙门柴米油盐的生活开支,还各自每月孝敬五百两银子给高大人。

  为了扩大财路,又师出有名,他专门利用乾隆南巡,驻跸扬州行宫时,奏请预提纲引,每年为二十万至四十万两白银,得旨允行。

  请来了最高指示,高恒又给盐商下了一道特别的命令:每引输银三两为公使钱。

  这部分,高恒没有上报户部,也不告知姐夫,都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乾隆不知内情,还命他回京出任上驷院卿管理御马时,还继续兼任两淮盐政。若不是高晋总督两江,高恒要回避,也未必有尤拔世揭露的两淮盐引的提前案发。


乾隆画像

  江苏巡抚彰宝和尤拔世向乾隆回禀:“前任盐政高恒任内查出收受商人所缴银至十三万之多。”(徐珂编《清稗类钞》第三册《两淮盐引案》),高恒仆人张文学、顾蓼怀经手各项银二十万七千八百八十七两,各商代高恒办檀、梨器物银八万六千五百四十两,均该商等有心结纳,于中取利。

  乾隆命人查抄高恒家产,发现“几值数十万,一应精粗什物俱存,且平昔费用奢侈,核其见存赀产,不甚相悬”(《清高宗实录》卷八百一十五,乾隆三十三年七月甲辰)。

  两个月后,军机大臣和刑部议罪:“原任两淮盐政高恒、普福侵蚀盐引余息,高恒收受银三万二千两,普福私销银一万八千八百余两,均应照例拟斩监候,秋后处决。”(《清高宗实录》卷八百一十八,乾隆三十三年九月丁酉)

  乾隆批准了定刑报告。

  待到秋决勾到时,傅恒奏请乾隆批示执行时,问:请皇上念慧贤皇贵妃之情,免高恒一死。

  对傅恒素来尊重的乾隆帝,反问道:“若皇后弟兄犯法,当如之何?”(昭梿《啸亭杂录》卷一《杀高恒》)

  傅恒顿时战栗失色,乾隆即命诛杀高恒。

  从傅恒为高恒求情一事来看,其中传递出两个信息:一、宫斗激烈,往往涉及她们背后的家族,然而孝贤皇后似乎与慧贤皇贵妃和睦,故而孝贤之弟愿意为慧贤之弟求情。二、乾隆对慧贤皇贵妃情深义笃,傅恒与乾隆郎舅情分更足,也知根知底,有意提醒乾隆以免后悔杀了爱妃的兄弟。

  昭梿表现乾隆对高恒“怒其贪暴”,虽反映了乾隆从严反腐的决心,却忽视了一个重大问题:高恒等盐政弄出盐引,假公济私罪该处死,但也是乾隆多次南巡,驻跸扬州,需要大量的钱财挥霍,这才给了高恒们中饱私囊的最大机会。

  乾隆在位,连年征战,军需巨大,而其个人奢华过度,开销巨大,加之物价上涨,财政日益拮据。虽然他在两淮盐引案中,严惩包括皇亲国戚在内的贪官污吏,也不能以儆效尤,改变大清王朝盛极而衰的命运。

  就在他禅位嘉庆的七天后,湖北爆发了震撼全国的五省白莲教起义。康雍乾盛世结束。


  本文选自《清史不忍细读》,向敬之著,华文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作者简介:向敬之,独立书评人、明清史学者。曾任出版社、报社文史编辑十多年,书评、随笔散见《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南方都市报》《新民周刊》《上海证券报》等。出版有《细说康熙:王朝纷争六十年》《明史不忍细看》《清史不忍细读》《现场与背后》和三卷本《敬之书话》等。《大清定局》《明清破局》《康熙奇局》《雍正迷局》《极简大明史》《极简大清史》等即将出版。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