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有两个版本:
一个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都是位极人臣的一品大员。
一个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尽是湖南人,湘军的领袖人物。
王闿运说过:“中兴之业,实基于胡。”这个“胡”,就是胡林翼。
左宗棠、李鸿章的出山,与曾国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最主要的荐举之功,还是仰仗胡林翼。
当年李鸿章在曾国藩幕中当机要秘书,胡林翼多次督促曾大帅放人。
2
胡林翼,字润之,是一个奇才,也有不少奇遇。
他出身官宦之家,其父胡达源是探花郎出身,翰林院的编修,詹事府的少詹事,四品京官。
家学好,这个高干子弟自然在那个年代读书早。他六岁随祖父胡律臣识字,读《论语》,八岁陪着祖父在益阳修志馆编志书。
恰巧此时,老乡陶澍将赴任川东兵备道,顺道回乡探亲,拜访胡律臣,看到胡林翼,“惊为伟器”,说:“吾已得一快婿。”
陶澍主动要和胡家订下娃娃亲,将自己五岁的女儿许配给八岁的胡林翼。
十年后,十八岁的胡林翼与十五岁的陶琇姿在桃花江陶氏别墅完婚。
婚后,他师事同里蔡用锡前辈。他教书“务为有用之学,不专重文艺,而于兵略、吏治尤所究心”。胡林翼“师事两年,涵濡渐渍,服膺终身”。
陶澍是促成嘉道年间经世之学重新活跃的代表人物,在中国首倡商品经济,办事干达,政声极佳,此时已是大清王朝的封疆大吏,实权派,自然会福泽快婿。
胡林翼偕夫人送岳母贺夫人去南京陶澍两江总督任所,留居节署一年,深受熏染,“精神殊为一变”。
这个富家公子,也沾染了不少公子哥习气,出入花柳巷里喝花酒。
道光十六年,胡林翼中进士,进翰林院做编修,常与长沙人周寿昌出入花街柳巷间。某晚,他正与周狎妓某娼家,突遇坊卒夜里巡查,周赶忙躲避进厨房,换了身衣服没被抓住,而胡被抓回去问讯。胡不敢吐露身份,受尽侮辱。等到他被释放出来,遂与周绝交,认为其临难相弃,不够朋友。其后,胡林翼治军招勇,就不喜用长沙籍人。
此事真假难说,载于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此书还说,胡林翼寓身陶澍总督署内,在南京纵情山水,并流连忘返于秦淮河畔、钓鱼巷中时,有人密告陶澍,不料陶说:“润之之才,他日勤劳将十倍于我,后此将无暇行乐,此时姑纵之。”
此事,《湘军人物年谱・胡林翼年谱》也有记述:“常恣意声伎,夫人以告乃父。澍从容告女曰:‘此子功名盖世,劳苦到头,亦应让其尽兴三两年,过此恐终身无憩息矣。’一日,澍忽置酒高会,宾僚毕集,首座独虚。众疑贵宾莅止。俄尔林翼入,颇有太原公子裼裘而来之概。澍指以首坐,林翼略不谦顾,昂然入席,众皆愕然。澍素严肃,酒数巡,忽谐语曰:‘润之即日离宁,此去其必有遇。人患子婿之不努力,我独望润之莫过努力。’”胡林翼“由是折节读书,一生谨守文毅规戒,而不负期许。”
3
胡林翼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咸丰四年迁四川按察使,次年调湖北按察使,升湖北布政使、署巡抚。在武昌咯血死。有《胡文忠公遗书》等。岳麓书社出版有五卷本《胡林翼集》。
胡林翼虽英年早逝,但能文善武,懂经济,擅理政,是一个复合型人才,生平推功让能、调和诸将之力甚强。
咸丰六年,胡林翼升湖北巡抚,极力笼络时任湖广总督的满族权贵官文。
当时,总督与管辖的巡抚总是不睦,动辄掐架,暗地互弹。湖南巡抚骆秉章就不买官文的账,故而助长了大秘左宗棠要官文的远房小舅子、二品永州总兵樊燮给自己下跪,不跪就大骂“王八蛋,滚出去”。
左宗棠恃才傲物,但不管怎样樊燮也是和骆秉章平起平坐的大员,他敢对樊总兵侮辱、动粗,无疑是座主骆秉章就不把官文、樊燮放在眼里,借机发挥而已。
胡林翼不同,虽只有半级的差别,却主动向官文低头,请自己的母亲收官文的小老婆做义女。这就是说,胡林翼的干妹妹只能是官文的侍妾。
这不打紧,胡林翼处处对官文让利。久而久之,官文对干舅哥胡林翼是无不言听计从,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湘军,为平定太平天国奠定了良好基础。
《清史稿》载:“林翼威望日起,官文自知不及,思假以为重,林翼益推诚相结纳,于是吏治、财政、军事悉听林翼主持,官文画诺而已。不数年,足食足兵,东南大局,隐然以湖北为之枢。”
曾国藩说:“林翼坚持之力,调和诸将之功,综核之才,皆臣所不逮,而尤服其进德之猛。”
4
至于胡林翼为何主动对材质平平的官文示弱卑躬,无疑是一种官场求生之道。
可以说,是胡林翼这一颗主动示弱的棋子,舞活了湘军这一盘棋。
当时,朝廷虽然利用湘军对抗太平军,但也在湘军周边布局满人监控,官文就是西线一把很有力量的督战利刃。
好在曾国藩等人清醒,没有在攻陷天京之后再战满人,成就了湘军大佬在晚清政坛的权柄赫赫。
胡林翼早逝,未能享有位极人臣的殊荣。但其才行品望,却在时人看来,远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
与胡、曾同时代的人,做过山西道监察御史的李慈铭说胡林翼:“老谋深识,烛照不遗,固中兴第一流人。”
清末史家沈卓然认为胡应位列同治中兴功首,指出:“世徒知曾、左之贤,而不知胡文忠固在曾、左之前。盖胡公之学与才,实无逊于曾、左;而于政治、文章、经济、军事,固无所不学,无所不致其用也。更考其生平,不独坐镇武昌,坚守不摇,以扼形势之要;且于课厘馈饷,擘画尽善,遂使当时诸军无饥馁之扰,克奏中兴之业。由此而论,允推功首。即其察吏安民,兴利除弊诸政,亦皆大端,足为后世之法式。”
胡林翼虽先于大他一岁的曾国藩成为封疆大吏,但此后运气不佳,常受他人牵累,宦途不顺,曾国藩后来所任的两江总督一职,本来是咸丰帝准备授给胡林翼的,肃顺提议:“胡林翼在湖北措注尽善,未可挪动,不如用曾国藩督两江,则上下游俱得人矣”,咸丰帝称善,遂如其议。(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一)
本文选自《清史不忍细读》,向敬之著,华文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作者简介:向敬之,独立书评人、明清史学者。曾任出版社、报社文史编辑十多年,书评、随笔散见《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南方都市报》《新民周刊》《上海证券报》等。出版有《细说康熙:王朝纷争六十年》《明史不忍细看》《清史不忍细读》《现场与背后》和三卷本《敬之书话》等。《大清定局》《明清破局》《康熙奇局》《雍正迷局》《极简大明史》《极简大清史》等即将出版。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