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二十四节气 >> 2023节气生花
二十四节气生花|处暑·玉簪

编者按:“二十四节气”是先民认知一岁时令、气候、物候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的知识体系,不仅包含民俗系统、指导农耕的时节体系,也反映自然节律变化,其中便包括应花期而时的“花信风”。2023年,潇湘诗会将于每个节气与您一同分享节气花事,静赏时光生花。


处暑,袅袅秋风起。

尽管天地尚有余热,但处暑至,便也与暑气正式作别。在冉冉秋意中,望天、登山、观云、听雨,自然也少不了赏花。

玉簪就在此间盛开。宽叶娇莹,白花似簪,清香盈盈,洁白如玉,亭亭玉立,大奇至美,不同流俗,正合秋的深远静谧。


玉簪是我国及日本的原产花卉,也是我国庭院传统香花,其花姿态清秀,不可名状,甚得古人欢心。

我国观赏玉簪的历史甚久。战国时韩非的《韩非子·内储》篇中就有载:“周王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足可见古人早被玉簪之美俘获、

东晋葛洪还曾在其所撰《西京杂记》中记载了一段浪漫故事:相传汉武帝刘彻一日与宠妃游园,见此花甚是清美,遂摘下为李氏搔头,宫内传开后便纷纷效仿,此花也由此得了玉簪之名。


到唐代,玉簪上至皇宫内苑、下至私人庭院,都是宠儿,民间也开始盛传玉簪的传说。称西王母宴请群仙时,玉液琼浆引得众仙女欢饮,飘然入醉,竟不知头上发簪掉落人间,便成了玉簪花。玉簪就此成为花中珍品,愈发高贵。

北宋对玉簪则更为推崇,民间家院已随处可见,且愈发神话。王安石就曾在诗中写:“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黄庭坚更是在诗中称赞其为“东南第一花”。

明代时,《本草纲目》《群芳谱》等记载玉簪时已为“处处可见”,且在高濂的《遵生八笺·四时花纪》中首次出现了紫萼品种的记载。


18世纪,玉簪首次远渡,由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植物学博士带回欧洲,深受西方世界的喜爱。随后两个世纪间,大批欧洲学者多次来到东亚采集玉簪花种,到2001年,英国可出售的玉簪品种已达795个,如今更是超过了4000,掀起了名副其实的“玉簪热”


玉簪之名风雅,别名也是不落下风,玉春棒、白鹤花、白玉簪等皆十分有意趣,玉簪也是古今文人墨客诗画之中的常客。

玉簪不论含苞还是盛开,皆是动人清美。与其相关的诗文主题自然逃不开吟咏其美。明代莫止言其“月姊搔头雪色琼,碧丛高插细香生”,写玉簪与月光相应,如雪般纯净,幽香入梦,令人迷醉;清代黄琬璚言其“枝枝琢就白瑶簪,髻边斜缀搔头绿”,描绘了一幅绿叶白花交相辉映的绝美画面。


因唐宋对玉簪的传说甚为推崇,由此唐宋诗人写玉簪多要提到瑶池之说。除上文提到的王安石外,唐代罗隐的“若非月姊黄金钏,难买天孙白玉簪”、宋代袁燮的“琉璃为叶玉为葩,妙质天然不汝瑕”等都是如此。

玉簪不论其名、其形都带着浓厚的东方色彩,加之其喜阴习性,常生于暗处、水边,由此被赋上了脱俗、高洁的品格,因而借玉簪抒怀之诗也不在少数。如宋代刘跂的“沾巾不要时人学,独为秋香插一枝”,道出诗人不愿随波、孤高的心性;又如宋代郑大惠的“儿童莫讶心难展,未展心时玉似簪”,便借玉簪花习性巧妙道出人生智慧。




玉簪初秋开放,自甘寂寞,持节守操,静若处子,楚楚动人。

心如花,花亦似心,“含情不自展,未展情更真”,无论是含苞时的等待还是盛放时的艳丽,皆有美妙之处。

秋来自心幽,只需静待花开,美景自来。


参考资料:

蔡增煜.中国玉簪栽培史


免责声明:文中所引用的绘画、诗歌、部分摄影作品来源于网络,版权均归原作所有,文本仅用于推介与学习交流,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