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新乡土诗派
“新乡土诗”作品展(十九)陈惠芳|忧患者的悲歌

  17年前,一个叫“凡溪”的诗人惊动了诗坛。17年后,这个人又出现了。 他就是胡述斌。一位资深的新乡土诗人。 如果你仍热爱诗歌,热爱这份与股票、期货与官场迥然不同的事业,一定记得17年前的《诗歌导报》。这个叫“凡溪”的胡述斌,就是其中的主角。他那时在部队,是军官,却跟我们这些“有业游民”搅在了一起。因为他更是诗人。

  《诗歌导报》不是正式诗报,只是领了准印证。不正式,却是四开大报。只准印,却发到了海外。客观地说,《诗歌导报》为日后“新乡土诗派”的鼎盛,起了至关重要的先导作用。整版整版地推举,不厌其烦地宣传,吸引了包括海外诗人在内的新乡土诗人。“两栖人”、“家园”、“新乡愁”成为当时诗坛的关键词。我与凡溪、行人、高立一大帮“不知天高地厚”的诗人,自掏腰包经营着。凡溪,这位可爱的军官一到“地方”就成了勤务兵。他承担了大量的编务,从收发信件到整理诗稿,从扯麻纱到打游击,几乎无所不能。现在回想起来,真是“痛并快乐着”。

  胡述斌的诗,总有一种痛感。这次,他以“忧患诗人”的身份出现,唱起了悠长的悲歌。悲歌不一定就是悲观。忧患不一定就是绝望。我料想,诗人的内心深处有很敏感的创伤。天一凉、一阴,就隐隐作痛。这是我们共同的痛感。

  悲歌也是歌。悲伤的诗歌更是诗歌。胡述斌走着他自己的路,坚持着他自己的手法。作为他资深的朋友,我甚为赞许。

  20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