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随着著名诗人胡述斌创作的诗歌《水口的月》在小镇宣传大屏幕上缓缓流淌,这座被誉为“中国爱情小镇”的瑶乡小镇迎来了国庆中秋双节旅游热潮。依托9月20日“2025神州瑶都主题文学创作暨中秋诗会”系列活动奠定的文化底蕴,水口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了文艺赋能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为游客呈现了一场“山水为媒、诗歌为魂”的沉浸式文旅体验。
“今夜,月光是盘王留下的银梳/漫山遍野的爱开始流动/瑶姑的银饰叮当作响/北斗七星倾泻而下/跌落成这一方水街/寻你的灯笼,依次/亮起鹊桥的弧度……”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水口镇核心景区的巨型LED屏循环播放着由一级播音员、原湖南电台《全省新闻联播》主播刘洽朗诵的《水口的月》诗歌朗诵视频。这首诗是著名诗人、湖南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胡述斌创作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口的月夜风光与瑶族儿女的浪漫情怀,成为小镇亮眼的“文化名片”。游客驻足屏幕前,或轻声跟读,或拍照留念,诗歌中“桃花岛把花瓣撒进清澈的水里/你便将流蜜的河注入我的身体”“月老的红线缠住凤凰钟摆/每一声钟鸣都长出羽毛/向你飞来”等意象,与水街的实景相映成趣,让“爱情小镇”的浪漫氛围扑面而来。
据水口镇党委书记赵山涛介绍,《水口的月》作为9月20日“中秋诗会”的压轴作品,经宣传推广后已成为小镇的“文化IP”。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景区特别设置“诗歌打卡路线”,游客可沿水街漫步,在桃花岛、瑶族长廊等景点,感受“一步一诗、一景一情”的独特体验。
十月旅游热潮的背后,是9月20日系列文学活动播下的“文化种子”。当日,“《民族文学》湖南江华创意写作与阅读中心”在水口镇正式授牌,标志着全国首个瑶族文学创作基地落地。同期举办的“2025神州瑶都主题文学创作暨中秋诗会”,汇聚了来自全国的百余位诗人、作家,他们深入瑶寨采风,创作了描绘江华山水、瑶族文化的作品。
当晚的“中秋诗会”更成为文化盛宴:在灯光与星月交辉的桃花岛上,作家们与江华本土文艺工作者联袂登台,朗诵《大瑶山》《我与水口的恋爱》等原创诗歌。“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呈现,更是对瑶族文化的鲜活记录。”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瑶族文学创作中心主任黄爱平表示,创作中心将持续组织作家深入水口,让更多“带着泥土芬芳”的作品从瑶乡走向全国,为旅游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动力。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水口镇以“文学+旅游”为核心,推出了“诗歌创作体验”特色活动,游客们积极参加诗歌打卡。“瑶族爬楼”作为当地一项独具特色的恋爱习俗,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了解。据介绍,这一习俗以歌为媒,青年男子在楼下吟唱示爱,女子在窗边以歌回应。若两情相悦,姑娘便会放下木梯,邀请意中人“爬楼”相会,由此开启一段浪漫情缘。夜幕降临,水街两岸亮起灯笼,除了感受传统民俗,游客还可在水街换上精美瑶族服饰,欣赏瑶族长鼓舞等表演,品尝地道的瓜箪酒,与游客共跳竹竿舞,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以前来水口多是看风景,现在能沉浸式体验诗歌文化和瑶族风情,感觉更有意义了。”来自广西的游客李女士说。据不完全统计,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瑶山水城景区接待游客近7万人次,旅游收入约60万元。
从《水口的月》的诗意流淌,到文学创作中心的落地生根,水口镇正以“文艺赋能”为笔,以“山水风光”为墨,描绘着文旅融合的新画卷。下一步,江华瑶族自治县将持续深化“文学+旅游”模式,推动更多文艺成果转化为旅游产品,让“中国爱情小镇”成为展现瑶乡文化魅力、带动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作者:梁天胜 摄影:赵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