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文艺评论
音乐评论 | 声歌引伴竹竿舞


  编者按:歌舞是人类与生俱来,本能的一种艺术形式。不同的民族,因文化、生产方式、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差异,形成了数以万计各显异彩、斑斓夺目的民族民间舞蹈,竹竿舞就是其中之一,潇洒自然、体态优美的特点也使其拥有独特的魅力。

(作曲:肖雅瑜 监制:张驰 编曲:赵冠亚 导演:杨艺璇 演奏:金色牧童组合 特别演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声歌引伴竹竿舞

——肖雅瑜木管五重奏《竹竿舞》艺术简析

作者:蒋军荣

  竹竿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是流行于我国黎、京、壮、瑶、佤、苗、畲等少数民族的一种特有舞蹈,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相传,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结束流放生活离开海南时,得到黎族父老乡亲的“黎歌变舞祝公归”的欢送,写下了“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沓沓”的诗句。可见,黎族的歌舞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当一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 嘿! 呵嘿! ”场面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竹竿舞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各个环节充满着青年男女真挚的情感,饱含着许多原生态的审美元素,古朴自然,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木管五重奏是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五种管乐器在一起合奏的音乐表现形式,是室内乐难度最大的一种,因每件乐器音色个性突出,组合在一起“和谐发声”难度极高,这类作品非常少见,有人称之为“不应存在的室内乐组合形式”。

  国家一级作曲肖雅瑜今年创作的木管五重奏《竹竿舞》,扎根于竹竿舞的千年传承,又将室内乐洋为中用,融贯中西,大胆尝试,以带再现的多段体结构,将五种乐器恰当组合,在打击乐器的配合下,快慢交替进行,不断变换调性,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音乐层次多样,色彩旖旎,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个幸福快乐、生动有趣、热烈美好的舞蹈画面中。

  一轮皓月随着袅袅炊烟升腾在天空,映照着青山绿水,幸福人家,熊熊的篝火点燃了,欢快的竹竿舞跳起来了。长木杆平行排,竹竿置于其上,对面相向操纵,随着鼓点响声隆隆,合着乐器声、呵嘿的吆喝声,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手中竹竿或开或合,青年男女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小伙子动作潇洒,变化多样,姑娘们舞姿翩翩,美丽动人,跳出新气象的节拍,跳出新生活的精彩,跳出新时代的情怀。闪烁的火光,律动的乐声,欢乐的人声,辉映着人们丰收喜悦的笑脸。神秘的明眸,梦幻的情爱,自由的心境,在如水的月光中绽放着蜜一样甜的情意。单簧管的清澈饱满、长笛的轻巧透明、双簧管的纯净甜美、大管的苍劲浑厚和圆号的柔润宽广,和谐交织,艺术融合,在有鲜明节奏的打击乐的渲染烘托之下,或单独呈现,或轮次进行,在不同的音区,在美丽多变的节奏和旋律中,在丰富多彩的调式调性中,和谐地发声,舞蹈场面越来越热烈、壮大,情绪越来越高涨、豪迈,描绘出一幅人们安居乐业、快乐祥和、幸福美满的新时代生活图景。真可谓:节奏欢快多奇趣,凝眸踏空动作灵。声歌引伴竹竿舞,情随月隐碧山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