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潇湘诗会《远人读诗》(四十四)| 努力歌唱光明


  为情人歌唱

  作者丨狄兰·托马斯
  译文丨巫宁坤
  
  在寂静的深夜

  只有明月愤怒

  情人们躺在床上

  怀里抱着他们的全部悲哀,

  我运用我的技巧或乖戾的艺术

  努力歌唱光明

  不为野心不为面包

  也不为象牙舞台上的

  喝彩和热闹

  只为他们最隐秘的心

  付出的平凡的酬劳。

  

  不为那远离愤怒的月亮的

  骄傲的人我写下

  这些浪花般的篇章

  也不为那些高大的死者

  以及他们的夜莺和赞美诗

  只为情人们,他们的手臂

  搂抱着世代的悲哀,

  他们不给赞扬不给酬劳

  也不理会我的技巧或艺术。

  

最平凡的隐秘

文丨远 人

  作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英语诗人之一,狄兰·托马斯(1914—1953)的创作生涯谈不上很长,从十七岁执笔到三十九岁辞世,只短短二十二年。这段岁月却囊括他作为创作者的全部青春。无论诗人遭遇过什么样的波折和苦痛,从他留下的作品来看,年华没有虚度,甚至在自我紧迫感的催促之下,狄兰度过的是激情不懈的疯狂一生。

  疯狂往往给人不顾一切之感。在狄兰的作品中,真还给人这一感受,从他为数不少的名篇如《通过绿色茎管催动花朵的力》《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死亡也一定不会战胜》等诗歌来看,无不充满疯狂的野性表达。所谓野性,也就是很难令人在逻辑层面上读到连贯和清晰。诗歌走向不清晰,是二十世纪创作手法的显著特征,站在现代派角度来看,不清晰即便遭遇过指责,它所代表的复杂与深刻却终于造就出艾略特、奥登等一代诗人的辉煌。作为后来者,狄兰也难说只是想挑战那些先辈的诗歌地位,更多的是服从自己内心对诗歌的种种理解。通过这首《为情人歌唱》,狄兰将自己的生活认识全盘托出,也让我们看到,无论一个诗人的创作何等疯狂,也会在清晰时刻中为自己留下精当的注释。

  青春是抒情时代的另一称谓,抒情意味的也不无歌唱之意。狄兰在这首诗中极为清晰地告诉他的读者和时代,“我运用我的技巧或乖戾的艺术/努力歌唱光明”。

  面对狄兰的全部诗歌,我们会发现这是他为自己设置的极其鲜明的自我定位。没有哪个成熟的诗人会缺失自我定位。定位不明,必然导致写作方向上的混乱。狄兰的定位前提是“在寂静的深夜”,静夜里也“只有明月愤怒”。这里的“愤怒”一词,与狄兰的全部诗歌步调一致,甚至,它就是狄兰的人生底色。底色决定了定位和方向,意外的是,在狄兰随之而来的笔下,出现了“情人们躺在床上/怀里抱着他们的全部悲哀”。这两行诗足够说明,在狄兰的认识中,已极为尖锐地领会到生活的悲哀本质。“情人们”一词,令读者触及美好,但“全部悲哀”又冷酷地指出,所有的美好都建立在生活的悲哀本质之上。从这里来看,狄兰的笔尖已深入到了生活深处——对一个出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年,又经历完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诗人来说,激烈的全球震荡还不能使他透视生活本质的话,无论如何也走不到艺术表达的巅峰。

  紧跟着的诗句终于令读者怦然心动。当他明确自己的歌唱目的“不为野心不为面包/也不为象牙舞台上的/喝彩和热闹/只为他们最隐秘的心/付出的平凡的酬劳”时,我们能在瞬间体会狄兰创作所蕴含的唯一目的,那就是每个芸芸众生不论身在悲哀还是身在快乐,他们的所有行为都在为生活“付出平凡的酬劳”。有了这一“酬劳”存在,生活才是生活,也才使人在生活的悲哀本质中体会使人活下去的美好色泽。在这里,狄兰不仅令读者感受他敏锐的生活触须,还能和他一起,在冷静中体会平凡中的细微不朽。无论人如何悲哀,总在渴望和建设某种美好。这其实是人生的隐秘,诗歌的使命也就是将所有的隐秘揭示。揭示是一种能力,也是真正步入诗歌核心的体现。

  接下来的诗句彰显了狄兰对揭示后的深入。他更进一步地承认,自己“写下这些浪花般的篇章”,同样“不为那远离愤怒的月亮的/骄傲的人……也不为那些高大的死者/以及他们的夜莺和赞美诗”而写。我们在这里清清楚楚地看到,狄兰不无冷静地阐述出自己对人与物的理解,也是对整个世界的理解。所谓“骄傲”,不过是令人鄙弃的人的弱点,人之所以骄傲,也不过是远离了天地间的真正创造——譬如月亮;所谓“他们的夜莺和赞美诗”,也不过是人创造的牵强附会的外在。

  人总希望自己的外在和行为引来不计其数的喝彩,但原本属于世界的隐秘从不发声,能揭示隐秘的真正诗歌也不会发声,一个人的内在也更不会发声。诗歌不是为宣示人的骄傲,而是对世间万物保持足够的辨析和敬畏而来,无论人创造了多少,从没有哪样真正消除了人必然应属的悲哀。所以,在全诗最后,狄兰重复告诉我们,他的诗歌虽然在努力对光明进行歌唱——他选择了“搂抱”一起的“情人们”,但还是借助他们的“悲哀”,更为真实地说出“他们不给赞扬不给酬劳/也不理会我的技巧或艺术”。

  用这样的诗句结尾,看起来是人因为悲哀的存在而忽视诗人的歌唱,实际上却在告诉所有的读者,人所追求的“技巧和艺术”,远远比不上一个普通人在平凡甚或沉默中献出的“酬劳”。也许,狄兰想在此追问,如果一个诗人的歌唱得不到悲哀中的人的回应,“技巧和艺术”是否就不值得人去追求?何况他已经发现,自己的歌唱无论多么疯狂,得到的结果是“他们不给赞扬不给酬劳”。这是这首诗再一次令人意外之处。人对诗人的歌唱不予理会,当然不是人的冷漠,而是狄兰进一步体会,一个真正的诗人,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歌唱,决非为了得到“赞扬”和“酬劳”。歌唱是诗人的自觉,为得到“赞扬”的歌唱其实就不是歌唱,真正的歌唱也就像“躺在床上”的“情人们”一样,只可怀抱一颗“隐秘的心”,这才是写作的真相,也是人生的真相。

  人总想追求某种真相,人也总以为自己在种种“赞扬”和心灵之外的现实“酬劳”中得到了真相,但真相不一定在高高在上的“赞扬”位置,也不一定在远不可及的“酬劳”位置。真相更可能只在平凡生活的琐屑当中,诗歌同样如此,越是优秀的诗歌,越在最平凡的细微和隐秘之处得以萌芽和生长。

2020年2月12日


诗人简介

  狄兰·托马斯,人称“疯狂的狄兰”,英国作家、诗人,代表作《死亡与出场》、《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当我天生的五官都能看见》等。托马斯很早就表现出对于文学的特殊兴趣,中学的时候曾担任学校刊物的主编,并发表了一些诗作。1946年发表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诗集《死亡和出场》,评论界普遍认为他是继奥登以后英国的又一位重要诗人。1953年11月9日因连喝了18杯威士忌而暴毙,年仅三十九岁。


作者简介

  远人,197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小说、评论、散文等近千件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大家》《花城》《随笔》《芙蓉》《天涯》《山花》《钟山》《书屋》等海内外百余家报刊及数十种年度最佳选本。出版有长篇小说《伤害》《秘道》《预感》,历史小说《卫青》《霍去病》,散文集《真实与戏拟》《新疆纪行》《寻找光明记忆》,评论随笔集《河床上的大地》《曾与先生相遇》,艺术随笔集《怎样读一幅画》(再版时更名为《怎样读一幅西方画》)《有画要说》《画廊札记》,人物研究《凡·高和燃烧的向日葵》,诗集《你交给我一个远方》《我走过一条隐秘的小径》《还原为石头的月亮》等。多次获奖,现居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