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敬之读史
敬之读史(二十五)|爱子如命的康熙不是个好父亲

1

  历朝历代为了那把金龙椅、那坨玉印,都是抢得头破血流、家破人亡,甚至断子绝孙。而最惊险的莫过于康熙的九个儿子,拉帮结党,明枪冷箭,即便是一奶同胞的亲哥俩,也弄得你死我活,故而给历史留下了一个精彩的典故——九子夺嫡。


康熙九子画像

  康熙的这九个儿子,确实个个都很优秀,虽然结成了大爷党、太子党、三爷党、四爷党和八爷党,但是各显身手,夺储大戏精彩纷呈。

  长子胤禔,母为康熙的惠妃纳喇氏族,按出生时间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殇,故为皇长子。史说胤禔长相极为俊美,在诸皇子中是较聪明能干的。由于他在皇子中年龄居长,替乃父做事最多。康熙二十九年,十八岁的胤禔奉命随伯父裕亲王福全出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康熙三十五年,随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他与内大臣索额图领八旗前锋营、汉军火器营、四旗察哈尔及绿旗驻军,参赞军机,后来还给西路大将军费扬古做参军,这年三月,二十六岁的胤禔因有军功被封为直郡王。康熙三十九年,随同康熙帝巡视永定河堤,任总管,还衔命祭华山。

  向康熙讲授过几何学和算术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

  可惜,他的生母只是一个年纪较大的庶妃,远不及皇二子胤礽的生母皇后受康熙宠爱,故而康熙在立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后,给了胤禔一定名副其实的皇长子的帽子。一字之差,但政治待遇有天壤之别。胤禔表面上遵从父命,内心里对太子的地位十分觊觎。但他始终错误估计形势,康熙帝对他的野心已有所察觉。康煕四十七年九月初四日,宣布拘执胤礽的同时,即明确宣谕:“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护朕躬,并无欲立胤禔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


2

  二子胤礽是赫舍里氏皇后给康熙生的嫡出长子(也是次子,但因胞兄幼殇而得福),刚满周岁就被立为皇太子。胤礽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儒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弓马骑射;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

  康熙对胤礽过于骄纵和溺爱:默许索额图所定规格几乎与皇帝等同的皇太子仪仗、冠服(只有尺寸有些许裁剪);康熙规定每年的元旦、冬至、千秋(皇帝的生日)三大节,百官对皇太子都要行二拜六叩的礼节,并避太子名讳;为了维护太子的地位,不惜罢斥重臣明珠;纵容儿子挥霍浪费,如历次外出巡游,太子所用皆较皇帝上乘,命令当地官员搜刮民脂民膏。东宫内花销亦高于皇帝;太子脾气暴躁,任意鞭挞诸王、众臣,康熙却加以包庇,甚至“以身作则”处置忤逆太子的人;默许私生活不检的太子放肆地广罗美女、豢养面首。即便二次废黜胤礽太子后,仍有传言康熙帝会因宠爱胤礽第二子弘晳而准备第三次册立胤礽为储君。

  法国传教士白晋对胤礽的评价是:“可以说,此刻已二十三岁的皇太子,他那英俊端正的仪表在北京宫廷里同年龄的皇族中是最完美无缺的。他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皇太子,已至在皇族中,在宫廷中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都相信有朝一日,他会像他父亲一样,成为中华帝国前所未有的伟大皇帝之一。”


3

  三子胤祉无论是文学还是书法,或是骑射,在众多的皇子里面,表现都是极突出的,备受康熙喜爱。康熙三十一年,陪同康熙帝出塞围猎时,曾经和一向善于骑射的康熙比试过,两人不相上下。第二年,曲阜孔庙修建完成,康熙帝命他和老四胤禛一起前去祭祀。之后只要是康熙帝到塞外行围、祭陵,都让胤祉跟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因胤祉平日与太子胤礽关系素来和睦,博得康熙好感,在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同时,晋封胤祉为和硕诚亲王。胤祉还是一个了不起的编辑家和科学家,著名的皇皇万卷书《古今图书集成》及集律吕、历法和演算法于一书的天文数学乐理丛书《律历渊源》,都是他主持编纂的。康熙帝景陵的《神功圣德碑文》也出自他的手笔。

  法国传教士白晋写给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说,康熙亲自给胤祉讲解几何学。胤祉的才华让雍正帝不无感叹:“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遗憾的是,其表面无心追逐储位,但水下激流涌动,他的十六弟庄恪亲王胤禄说:“胤祉乖张不孝,暱近陈梦雷、周昌言,祈禳镇魇,与阿其那、塞思黑、允禵交相党附。其子弘晟凶顽狂纵,助父为恶,仅予禁锢,而胤祉衔恨怨怼。怡亲王忠孝性成,胤祉心怀嫉忌,并不恳请持服,王府齐集,迟至早散,背理蔑伦,当削爵。”


4

  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六岁进上书房跟从大学士张英学习四书五经,向徐元梦、顾八代学习满文及其他诸学。稍长,便跟随康熙帝四出巡幸,并奉命办理一些政事。十六岁,陪同三哥胤祉往祭曲阜孔庙;十九岁,随从康熙帝征讨噶尔丹,掌管正红旗大营;二十三岁,侍从康熙帝视察永定河工地,检验工程质量;二十六岁,侍从南巡江浙,对治理黄河、淮河工程进行验收。胤禛善于治国、懂得韬光养晦。他尊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与年羹尧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时向父亲康熙帝表现诚孝,画西藏于版图,赢得康熙帝的信赖。其实,他一直以实际行动证明着自己,康熙后期吏治松弛、贪腐普遍、战事不断、国库空虚的庸政格局,也唯有胤禛的制度治理方可改变。

  雍正上位,完全是以制度取胜。可以说,没有他的“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深度改革,我们今天也未必能知道史上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实则康雍乾盛世。雍正在位时间不长,但“雍正一朝,无人敢贪”,虽然有各种传说,称其死于吕四娘的剑下,或死在春药作用,而实际是累死在政事上。

  康熙帝传位于胤禛,应该是早有准备,他认为:“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法国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新帝雍正爱法律、重公益,超过父王。帝王之中无人比他更不遗余力地鼓励农事。他对这一于国民生计不可缺少的百艺之首亟为重视。各省农民被所在州、县长官评选为最勤劳、能干、孝悌者,甚至可以封为八品官。农民为官,并不需为此放弃他已卓有成效的农事耕作,转而从事他并不了解的刑名钱谷。”


5

  八子胤禩自幼聪慧,且甚晓世故,从小养成了亲切随和的待人之风。清朝规定皇子六岁起入上书房读书,每日以名师大儒教之以满文、蒙古文、汉文等文字,并辅以骑马、射箭等技艺。胤禩诵读文章,纯熟舒徐,声音朗朗,还随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何焯学习书法,每日写十幅字呈览康熙。他骑射皆佳,只有十三岁时就能帮忙试马,辨别马的好坏。胤禩早年很受父皇喜爱,多次受康熙指派适其出塞时一同办理政务,还曾帮助裕亲王福全料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等事宜。胤禩为人非常亲切随和,待人处事体贴细致,灵活温润,不拘泥于规制与名分,因此广有善缘。其不仅亲近同宗贵胄,在江南文人中亦有极好的口碑,在朝野有“八贤王”之誉。

  胤禩在康熙朝众多王公大臣中的口碑,始终是诸皇子中最好的一位,王公大臣称赞他“朴实”、“极正气”。裕亲王福全曾向弟弟康熙举荐:“心性好,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宜为储君。”后来,易中天说:“实际上,胤禩对雍正的威胁,倒不一定是有暗杀或政变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威望太高。显然,在雍正与胤禩的斗争中,雍正是很孤立的。诸王大臣的心都向着胤禩,只不过敢怒不敢言。平心而论,雍正和胤禩都够格当皇帝。他们都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雍正的能力,有他执政十三年的政绩可以为证。胤禩的能力,则可以在雍正那里得到证明。雍正即位以后,曾多次说过:‘胤禩较诸弟颇有办事之材,朕甚爱惜之’;‘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

  

6

  九子胤禟自幼好学嗜读,性聪敏,喜发明,曾亲手设计战车式样, 并首开满族人其端用拉丁语转写满文。胤禟十分热爱外国文化和西学,曾自学外语,并甚亲信当时来华传教士,胤禟善于结交朋友,为人慷慨大方,重情重义。

  十子胤䄉,是康熙前期四大顾命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外孙。康熙四十八年十月,二十六岁封多罗敦郡王,三十五岁管理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务,因党附老八而为雍正所恶,六十一年十二月解管理三旗事务。虽然史料中对其记载不多,其能在康熙朝封郡王、掌正黄旗,若无真能耐是不可能的。

  十三子胤祥在康熙四十一年,和皇太子胤礽、皇四子胤禛随驾南巡。某日,玄烨在行宫召集大臣和皇子们研习书法。不仅亲书大字对联当场展示,还邀请众人观赏胤禛和胤祥书写的对联。诸臣环视,“无不欢跃钦服”。如此惊叹,虽有阿谀逢迎之嫌,但二人擅长书法确是事实。这一年,胤祥十七岁,如果不是心里有底,擅长书法的康熙又怎会让其当场献技?胤祥在雍正年间作为皇帝最得力助手的种种表现,也充分表明他除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外,还颇有办事才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是难得的人才。胤祥能文能诗,书画俱佳,但流传至今的作品甚少。只有《交辉园遗稿》中少量作品流传下来。

  有记载称胤祥“精于骑射,发必命中”。有一次出巡狩猎,一只猛虎突出林间,他神色不动,手持利刃向前刺之。见者无不佩服他的神勇。胤祥有大才,也跟对了人。虽与雍正是同父异母,但比一奶同胞的兄弟要亲(雍正与十四阿哥胤祯同母生,却是政敌,胤祯投靠了老八)。在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雍正便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处理重要政务,后来受命总理户部掌管全国财政。雍正初政,胤祥迅速成为台柱,对雍正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成为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

  雍正对这个弟弟,评价很高:“朕弟怡贤亲王,天资高卓,颖悟绝伦。如礼乐射御书数之属,一经肄习,无不精妙入神,为人所莫及……而王自谦学力不充,总未存稿。是以王仙逝后,邸中竟无留存者……赞襄于密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王之懿德美行,从不欲表著于人,而人亦无从尽知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积劳成疾的胤祥病故,令享太庙。雍正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十四子允禵原名胤祯,与雍正是同胞手足,从小聪明过人,才能出众,其为康熙所厚爱,从少年时代起,就频繁地扈从其皇父出巡,日常生活中,也往往被给予一些特殊优待。比如说部分皇子蒙皇父恩准,享有支取官物的符权,由大内供给其一家的食用物品。自康熙五十四年至六十一年,整整七年,康熙始终特批十四阿哥一家支领宫物。胤禟曾语:“十四阿哥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兄弟皆不如也。”

  胤祯个性爽直,重情重义,他从小和才华横溢、为人谦和的皇八子胤禩情投意合,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当康熙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图谋害胤礽时,胤祯挺身而出,跪奏曰:“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一时间,康熙十分愤怒,“出所佩刀欲诛胤祯,皇五子胤祺跪抱劝止,诸皇子叩首恳求,上怒稍解,命诸皇子挞胤祯”,胤祯被打二十大板,行步艰难。但是,这件事情后来反而还令康熙感觉到他对兄弟有情有义,并对胤祯心直口快,表里如一的品质,有了进一步认识,因此之后更加宠爱他。

  康熙五十七年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喇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清朝发兵救援。五十七年十月胤祯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策妄阿喇布坦,封大将军王,并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十二月,胤祯统帅西征之师起程时,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只可惜,他缺乏政治头脑,在夺储一战中,没有跟对自己的亲哥哥而成为被长期圈禁的失败者,甚至连名字因与雍正哥哥谐音,而被改成了允禵。


  本文选自《清史不忍细读》,向敬之著,华文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作者简介:向敬之,独立书评人、明清史学者。曾任出版社、报社文史编辑十多年,书评、随笔散见《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南方都市报》《新民周刊》《上海证券报》等。出版有《细说康熙:王朝纷争六十年》《明史不忍细看》《清史不忍细读》《现场与背后》和三卷本《敬之书话》等。《大清定局》《明清破局》《康熙奇局》《雍正迷局》《极简大明史》《极简大清史》等即将出版。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