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党史故事专栏“信仰的力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中国文明网 信仰的力量》专栏,今天为您讲述“一五”计划完成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恢复和建设经济、巩固国防等重大使命。这时,煤炭、电力供应缺口很大,石油工业落后,制造业远不能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国防所提出的装备需求。正如毛泽东所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1953年,以苏联援建的156个建设项目为标志,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好啊,坐上我们自己的小轿车了”
1953年7月15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顺利奠基。此前,毛泽东为该厂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筹备之初,有人提议把这第一个汽车厂叫毛泽东汽车制造厂,因为苏联的第一个制造厂叫斯大林汽车制造厂,也有的人提出叫新中国汽车制造厂。毛泽东只同意叫第一汽车制造厂,他说:“我们很快还要有第二、第三个……”
1956年7月13日,中国第一批国产汽车——“解放”牌载重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小轿车——东风牌轿车也诞生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58年5月21日一大早,一辆红色的东风轿车驶进了中南海,环绕绿色草坪行驶了两圈,稳稳地停了下来。车门打开,毛泽东满面春风地跨出车门,高兴地说:“好啊,坐上我们自己的小轿车了!”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黄河水,长江桥。治不好,修不了。”新中国诞生前,长江两岸人民吟唱的这首歌谣,恰当地表达了他们这种无奈的心情。新中国成立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开始由梦幻变为现实。1950年初,铁道部在武汉组织筹划修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1956年5月31日,毛泽东来到武汉,听取了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建设的情况汇报。那天风和日丽,毛泽东心情正好,兴致很高,忽然提议要在长江里游泳,这是他第一次横渡长江。从蛇山北岸游到汉口的淡水池,15公里,毛泽东在水里游了整整两个小时。从水中,他穿越了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大桥。几天后,毛泽东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是毛泽东对武汉长江大桥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5万人参加了通车典礼,鞭炮声、奏乐声和欢呼声震撼大江两岸。
到1957年底,我国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五年间,全国实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88.47亿元。许多建设项目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骨干,其中有不少是旧中国没有或能力极薄弱的制造工业,如飞机、汽车等等,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宝成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和青藏、新藏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全国物价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