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敬之读史
敬之读史(三十七)|乾隆坐观刘统勋叫板张廷玉

1

  2002年有一部很火的历史剧,叫《天下粮仓》。

  王庆祥主演的刘统勋,官拜刑部尚书,扶棺履任,统领全国查案赈灾之职,冒死进献《千里饿殍图》给新上台的乾隆帝,龙心大慌,雷霆震怒。

  随后,皇帝来到他家,为刘统勋的诤臣气概所打动,打消了严办老刘的念头。

  电视剧开场的事情发生在乾隆帝继位之初,而在历史上,这时的刘统勋还只是内阁学士,后来挂名刑部侍郎,还是代理。

  《清史列传·刘统勋传》记载他于“乾隆元年六月,擢内阁学士。八月,署刑部侍郎”。他这个刑部副部长,并非实职,直至乾隆六年六月才补缺转正。

  然而,他又确实长期任过刑部尚书,但那已是到乾隆十五年的事情了。

  《清史稿·刘统勋传》写得很笼统,前面只有乾隆十三年的时间定语:“十三年,命同大学士高斌按山东赈务,并勘河道。时运河盛涨,统勋请濬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德州哨马营、东平戴村二坝,皆改令低,沂州江枫口二坝,俟秋后培高,俾水有所泄。迁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改刑部尚书。”

  《清史列传·刘统勋传》写得很详细:乾隆“十五年七月,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命赴广东会鞫粮驿道明福违禁折收一案,鞫实,拟斩如律。八月,迁刑部尚书”。

  刘统勋在刑部尚书任上,一干就是十一年,直至乾隆二十六年五月荣升大学士,才分管其他部门。

  三十年正月又兼管刑部。他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刑狱、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甚得乾隆重用,即便两次犯了过失被“部议革任”,乾隆都下旨从宽留任,还让他进军机处、协办大学士。


2

  刘统勋是雍正二年的进士,在雍正朝先后入值南书房、上书房当差,做过皇帝侍读、日讲起居注官和顺天武乡试正考官、詹事府詹事,但他进入乾隆朝后,更得后继之君欢心。


图 | 刘统勋

  乾隆帝即位后,奉大行皇帝遗命,由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和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因他们恳辞,以总理事务王大臣称职。

  此四人中,二允是乾隆的亲皇叔,鄂尔泰是满人兼内阁首辅,张廷玉为唯一的汉臣。雍正对张廷玉另眼相待,高看一等,夸他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还在雍正十一年说:“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也没有分离过。我和你义固君臣,情同密友。如今相隔月余,未免每每思念。”雍正驾崩前,还专门给乾隆留下一道“遗诏以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命他日配享太庙”。(《清史稿·张廷玉传》)

  张廷玉和鄂尔泰虽都是先帝遗留的重臣,却枢臣互讽,经常掐架,共事十余年,“往往竟日不交一语”。

  清朝皇帝喜欢利用满汉权臣矛盾,使之相互制衡。雍正帝之所以偏向张廷玉,也是不使其处在弱势,但到了乾隆时,皇帝的天平又向鄂尔泰做了偏斜。

  张廷玉虽在乾隆多次外出巡视时留京总理事务,或为大学士掌机要,还被开本朝无文臣封公候伯之例封为伯爵,但他年纪大了,倚老卖老,固执且爱激动,让喜欢乾纲独断的乾隆心有芥蒂。

  即便张廷玉无心结为朋党,但满朝的门生故吏,自然让朝野认为张中堂自成一党。所以《清史稿》评价他与鄂尔泰二人斗争的后果是:“顾以在政地久,两家子弟宾客,渐且竞权势、角门户,高宗烛几摧萌,不使成朋党之祸,非二臣之幸欤?”

  乾隆六年十月,都察院左都御史刘统勋上书:“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遭逢极盛,然晚节当慎,责备恒多。窃闻舆论,动云‘张、姚二姓占半部缙绅’,张氏登仕版者,有张廷璐等十九人,姚氏与张氏世婚,仕宦者姚孔鋹等十人。二姓本桐城巨族,其得官或自科目荐举,或起袭荫议叙,日增月益。今未能遽议裁汰,惟稍抑其迁除之路,使之戒满引嫌,即所以保全而造就之也。请自今三年内,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清史稿·刘统勋传》)

  刘统勋直言,张廷玉名望极盛,但晚年不谦谨,遭致满朝非议。张家与同乡姚家,都是桐城缙绅望族,互相通婚,为官举荐时互相包庇,刘统勋请皇上三年内不要提拔重用张廷玉。

  同时,刘统勋还上书说尚书讷亲管辖吏部和户部,部中议论大事,讷亲说什么,别人必须执行,完全没有心存谦诚、集思广益。请皇上给予他批评,让他反省改正错误。

  乾隆帝收到奏折后,快速做出反应:“朕认为张廷玉和讷亲如果不擅自作威作福,刘统勋必不敢上这样的奏章!”

  同时,乾隆帝为了防止张廷玉、讷亲擅权营私,打击报复刘统勋,还说:“大臣责任重大,原本就不能避免别人的指责。听到别人指出缺点应当高兴,这是古人所崇尚的。如果心存不快或嫌怨,那就没有大臣的气度了。”

  对于张、讷二人,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乾隆下旨:“至职掌太多,如有可减,候朕裁定。”并将刘统勋直言敢谏的奏疏公开给众臣看,刘统勋由此名闻朝野。

  其实,刘统勋中进士那年,主考官即张廷玉。刘统勋进翰林院做庶吉士、编修时,张廷玉为掌院学士。所以说,张廷玉是刘统勋的座师,刘统勋是张廷玉的门生。


3

  由于刘统勋的大公无私,让乾隆倚为得力助手。

  刘统勋随后历任漕运总督、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刑部尚书、太子太保兼陕甘总督,查办了一批贪污渎职的官员,筹办战马兵饷。乾隆十七年,刘统勋成为乾隆王朝的权力核心成员,在军机处行走,成为了最高统治者的左膀右臂。

  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下旨,由刘统勋、傅恒等负责修纂《西域图志》,刘统勋亲率测绘队踏遍天山以北地区,获取了大量实地测绘资料,成为后来新疆地图的蓝本。

  此后,刘统勋又先后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兵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兼上书房总师傅、殿试阅卷大臣,东阁大学士兼国史馆总裁、兼管刑部、吏部等。

  乾隆三十四年,刘统勋七十大寿,乾隆帝亲笔御赐“赞元介景”匾额。

  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刘统勋赴紫禁城早朝,行至东华门外时,轿子忽然倾斜,轿夫拉开轿帘,发现刘统勋双目紧闭。乾隆闻讯后,赶忙派在御前当差的一等公兼驸马福隆安携药赶往救治,但为时已晚。

  刘统勋死了,乾隆帝亲往吊唁,到刘家门口时发现门楣窄小、家居简朴,为之感动。回宫尚未进乾清门,乾隆忍不住涕泣,对群臣说:“朕失一股肱!”既而说:“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清史稿·刘统勋传》)

  乾隆帝还亲自作挽联和怀旧诗,将刘统勋列为五阁臣之一,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清朝谥文正,自乾隆朝始,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汤斌为死后五十年被乾隆追谥,算为康乾大兴文字狱的一种掩盖,而刘统勋被直接谥为文正,此谥只能皇帝特旨、不为臣下群议,故而成为清朝一种对汉臣死后追认的顶级名器。据说,李鸿章生前很希望能如其师曾国藩一样,身后能得文正谥号,不意几次代表朝廷外出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污点,使之只能得一文忠公的美谥,也算是盖棺定论。

  乾隆帝为刘统勋之死,还专门发上谕:“大学士刘统勋老成练达,品行端方。雍正年间耆旧服官,五十余年中外宣猷,实为国家得力大臣。”(《清史列传·刘统勋传》)

  《中国名人志》第十一卷是这样评价的:“刘统勋为官近五十载,清正廉洁,秉公无私。一生多次奉命审理官员贪渎案件,所拟判决多得皇帝嘉许。据《清史稿》本传记载,刘统勋每次出巡查案,凡属贪官一经查明都严惩不贷。从弹劾三朝元老张廷玉徇私枉法、擅作威福,到按律查办西安将军都贲、归化将军保德、江西巡抚阿思哈等,无不显示出刘统勋为官刚正、清风独标的秉性,也因此被乾隆称赞为‘真宰相’。刘统勋逝世后,得到乾隆皇帝御赐‘文正’谥号,这是文臣身后可以得到的最高谥号。在清朝270余年历史上,仅有八位文臣获得这一荣誉。”


4

  刘统勋之所以能成为乾隆的股肱重臣,完全是以其能力、品行所成就。

  他死后,乾隆帝两次下诏,命令刘统勋的儿子、陕西按察使刘墉回京治丧守制、扶棺归里。

  乾隆四十一年,刘墉服丧期满还京,乾隆帝念刘统勋多年功绩,诏授刘墉为内阁学士,任职南书房。次年底,刘墉因在外放江苏学政任上,办事有功和督学政绩显著,迁户部右侍郎,后又调吏部右侍郎。

  后来,刘墉又任湖南巡抚,升都察院左都御史。在左都御史任上,他奉命与理藩院尚书和珅查山东巡抚国泰舞弊案,顶住和珅及宫廷等各方面压力,据理力争,最终使国泰伏法。他有功,升为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署直隶总督。后来,民间曾据此事写成通俗小说《刘公案》,对这位“包公式”的刘大人大加颂扬。

  乾隆五十年五月,刘墉被以吏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然而,刘“包公”官做大了,问题也来了。他不断犯错,如泄密皇帝与阁臣的谈话内容,主持祭拜文庙不按礼制行事,甚至还被牵扯了一桩乡试贿赂案。他担任上书房总师傅时,众师傅总不到位,他不闻不问,不作为。

  更有甚者,权臣和珅专宠于乾隆帝,“方炙手可热,刘墉惟以滑稽悦容其间”(《栖霞阁野乘》卷下),装傻充愣,随波逐流,直至后来他的学生嘉庆帝上台后,虽然给了他一顶大学士的顶戴,但还是指责他向来不肯真心实意做事,干活懒散。

  论历史影响,刘墉即便被人赞为“名相”,但还是不济其父刘统勋的作为和风范。然而近年来,以《宰相刘罗锅》为首、《乾隆王朝》压阵的多部影视剧,大肆渲染刘墉如何如何同和珅斗智斗勇、斗气斗法地斗了半辈子,捏造了一个伟大的大清相国。这是刘统勋在现代娱乐历史的大环境下难以企及的。

  其实呢,刘墉虽还算清官、晚节不亏,但他那些所谓不拘小节本身就是为官不为、懒政怠政,他并无与和珅较量的斗志,故而顶多算在乾嘉高层官场上扮演了一个名丑。所以,电视剧不好给他脸上画白粉,却在他背上隆个驼。


  本文选自《清史不忍细读》,向敬之著,华文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作者简介:向敬之,独立书评人、明清史学者。曾任出版社、报社文史编辑十多年,书评、随笔散见《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南方都市报》《新民周刊》《上海证券报》等。出版有《细说康熙:王朝纷争六十年》《明史不忍细看》《清史不忍细读》《现场与背后》和三卷本《敬之书话》等。《大清定局》《明清破局》《康熙奇局》《雍正迷局》《极简大明史》《极简大清史》等即将出版。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