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信仰的力量
党的十二大后各方面改革全面展开

  【编者按】

  2021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党史故事专栏“信仰的力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信仰的力量》专栏,今天为您讲述党的十二大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故事。

  党的十二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2年至1984年,中央连续发出3个“一号文件”,不断推出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从根本上动摇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彻底的改革势在必行。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1984年底,全国各地基本完成了政社分设。到1985年春,撤社建乡(镇)工作完成。实行了近27年的人民公社制度至此不复存在。这是农村经济和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基本上改变了实行30多年的统购派购政策,把农村经济纳入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轨道,促使传统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农村改革取得的一个人们未曾预料到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的崛起。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一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使农村中集体的、个体的及私营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这是农村经济的一个历史性变化。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兴起了一大批小城镇。这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产生的一个新事物,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改革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拓展。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所有权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这是党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得出的全新认识。此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图片来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城市企业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过于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作为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搞活国有企业,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广泛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通过企业主管部门同企业的厂长(经理)签订任期目标责任制合同,对责权和奖惩作出明确规定,以增强企业经营者的责任感。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有的企业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尝试。股份制的实行,使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给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986年12月,国务院在《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提出,各地可以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到1986年底,全国共有股份制企业6000余家。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不同所有制的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和国内劳动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国家的允许和引导下,取得迅速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开创了发展国民经济、方便人民生活和扩大就业的新局面。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科学技术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提上日程,1985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1986年11月,我国决定实施发展高科技的“863”计划。上万名科学家在不同领域协同合作、联合攻关,很快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的高技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教育体制改革也正式启动。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各级各类教育都得到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不断涌现。从1985年开始,高校毕业生分配实行计划分配与双向选择相结合。


  随着各方面改革的陆续展开和推进,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冲破,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体制改革、改革和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来源: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