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二十四节气 >> 2023节气生花
二十四节气生花|秋分·桂花

 编者按:“二十四节气”是先民认知一岁时令、气候、物候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的知识体系,不仅包含民俗系统、指导农耕的时节体系,也反映自然节律变化,其中便包括应花期而时的“花信风”。2023年,潇湘诗会将于每个节气与您一同分享节气花事,静赏时光生花。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近日里,秋仿佛爱上了捉迷藏,时而艳阳照,时而雨纷纷。直到仲秋,桂花随风而开,高挂枝头,团团簇簇,娇小典雅。

其香悠悠扬扬,浸润十里,不慌不忙占领各个角落,熏得人间醉。高热为了配合金桂美景,疾步而去,如此,方觉秋色已渐渐深了。


自古而来,桂花始终就是被人放在心尖上的喜爱,入列中国十大名花。

根据考古资料,桂花可追溯至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在广西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中就曾发现桂花的花粉。到春秋时期,最早出现桂花的文字记载,《山海经》一书中便有五处提及,屈原《九歌》中也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到《吕氏春秋》中更是盛赞其为“物之美者”,足见彼时人们的爱慕。


汉代,桂花已成为名贵花卉,可见于皇家园林。汉武帝初修上林苑时,桂树便已在两千余株进献之列;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提到桂花引种宫苑之事。今陕西汉中南郊圣水寺中,便有现存树龄最老的占桂,相传拜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相国萧何亲手栽种,距今已2200余年。

晋代,桂花开始成为对美好事物的象征。《南部烟花记》中有载陈后主为爱妃张丽华造“桂宫”的浪漫轶事,相传庭院中不仅植桂一株,树下还置药杵臼,并使张妃驯白兔游园,可见嫦娥、桂树、月宫之说已现。


到唐代,关于桂花的传说更是层出不穷,其中便包括吴刚伐桂的美谈,桂花“仙气”日盛,唐代宋之问就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诗句,桂花的地位也愈发尊贵。

宋代以后,桂花才逐步在民间栽培,到明初达到鼎盛,早已名满天下的桂花成了家家户户的爱惜之物,也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的五大桂花产区(浙江杭州、江苏吴县、湖北成宁、四川新都和广西桂林),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种质资源。


1771年,桂花首次远渡,经广州、印度传入英国,将其清香飘向海外全球。今时欧洲、东南亚等多国每至秋日,均可得见金桂芳容,也将古老东方的美丽与精神步步远播。


自唐宋后,此间桂花颇得名士、文人青睐,咏桂之诗灿若繁星,将历代桂花胜景瞄得美轮美奂。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桂花从天而落,与月对映,拾得小朵,华美如玉,衬出一番如水秋色;“中亭地白树栖鸦,冷霜无声湿桂花。”月照中庭,如雪铺满园,暑燥已过,万物将息,一切都慢下来,雀鸟也不再啼,配合着秋露、金桂,构起一幅静谧如梦的秋美图。


桂花是飘洒千年的秋之代表,也是秋之回忆。当然,其能誉满天下,绝不仅是因为惹人怜惜的花容同十里不减的芬芳,还因为其被赋予的高尚道德和崇高品质,引得古往今来,人人以之自省。

桂花香满天下,人尽皆知,然其花含蓄,隐于山野街巷,从不张扬,谦和优雅,低调繁茂,暗合中华民族中庸内敛、沉稳踏实之品性。“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间第一流。”不求青史留名,但求暗香幽远,无论功绩可否刻写汗青,只要脚步坚实自有印迹,中华今日之繁盛正是有千年来无数丹心,如桂花般绽放留香,默默奉献。


此外,桂花被赋予“神物”之名,自然也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用“蟾宫折桂”喻指金榜题名,也以中秋月桂下相约代指心中对婵娟之情的期盼。旧时中秋团圆之时,要饮桂花酒;情人、友人之间也常以桂花互赠,企得佳人常伴、友谊常久。





桂花携手秋分,两相呼应,彼此成全,共绘了一番美好秋情。

时至农历八月,又到桂香浓烈之期。入秋的困顿、彷徨、清冷,碰上桂香,新露,满月,刚刚可解,只因此时,无需多思,只要抬头向上望望,美景便已在眼前。



免责声明:文中所引用的绘画、诗歌、部分摄影作品来源于网络,版权均归原作所有,文本仅用于推介与学习交流,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