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党史故事专栏“信仰的力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信仰的力量》专栏,今天为您讲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故事。
1957年11月,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此前不久,苏联把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这既给全世界社会主义者以巨大鼓舞,也一度引起西方国家的震惊和危机感。莫斯科会议对国际形势作出了“社会主义在向上发展,而帝国主义却在衰退”的过于乐观的估计,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提出各自的赶超目标。苏联提出要在15年赶上和超过美国,毛泽东提出中国在15年钢产量赶上或者超过英国。10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要求“有关农业和农村各方面的工作在十二年内都按照必要和可能,实现一个巨大的跃进”。这是党中央提出 “大跃进”的先声。
“抓晴天,抢阴天,小风小雪是好天,汽灯底下是白天,争取一天当两天”。1957年冬,广大干部群众发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他们干劲十足、日夜奋战,兴修水利、养猪积肥、改良土壤,这场农田水利建设高潮揭开了“大跃进”的序幕。
第二年5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正式通过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在农业方面,提出“以粮为纲”的口号,要求五年、三年以至一两年达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结果,高指标带来高估产,引发了严重的浮夸风。1958年夏收期间,各地虚报农业亩产量,通过“并田”造假,竞放高产“卫星”。广西环江县红旗农业社“发射” 的全国最大一颗水稻高产“卫星”, 亩产竟报13万多斤。报刊舆论不断宣扬“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农业生产上盲目推行深耕密植等所谓先进经验,瞎指挥盛行一时。
在工业方面,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要求七年、五年以至三年内提前实现15年钢产量赶超英国的目标,并发动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动员9000多万人上山,砍树挖煤,找矿炼铁,建起几百万座小土高炉、小土焦炉,降低生产标准,用土法炼铁炼钢,甚至把家庭做饭用的铁锅和其他铁器砸碎,用作炼铁炼钢原料。
同时,电力、煤炭、运输、文教等部门掀起“全民大办”,形成所谓“以钢为纲,全面跃进”“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面,甚至科学研究、写诗作画,都要“大跃进”、放“卫星”。
在“大跃进”运动迅猛发展的同时,农村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1958年7月,《红旗》杂志公布了毛泽东关于办大社的设想,为后来成立的人民公社定下了基调。一个月后,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全国很快形成了人民公社运动的高潮。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为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有的甚至是数乡一社。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原来几十个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被收归社有。
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劳动力和农民的财物。在公社范围内实行贫富拉平、平均分配,对生产队的某些财产无代价地上调。这种“一平二调”就是刮“共产风”,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给农村生产力带来灾难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