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敬之读史
敬之读史(五十一)|继皇后被废,废掉了理想储君的前程

1

  两部清宫戏《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相继热播,都是反映乾隆的后宫情感纠葛。前者女一号为嘉庆生母令贵妃魏佳氏,后者凸显乾隆的继皇后那拉氏。

  乾隆三十年五月,那拉氏忤旨断发,激怒乾隆,横遭冷宫之劫。他们反目成仇,乾隆命人收缴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四份册宝夹纸,毁掉那拉氏的一切画像,并将伺候宫女剧减至两人,还不如一个答应所得的政治待遇。

  乾隆对继皇后的恨,已然到了极致。

  有史家认为继皇后反对乾隆寻花问柳,或晋升令贵妃为皇贵妃,不满乾隆的移情别恋,导致不忠不孝事件发生。

  事情过去了十三年,乾隆仍不能释怀:“孝贤皇后崩逝时,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仍优容如故。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且其立也,循序而进,并非以爱选色升。及其后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清高宗实录》卷一千〇六十六)

  此话说于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乙未出巡途中。是日,发生了一起大事,即锦县生员金从善跪在迎驾路边,条陈四事,其中两件就是奏请乾隆立太子、封皇后。

  这就是金从善事件。

  继皇后不废而废,乾隆决定“自此不复继立皇后!”

  乾隆认为自己行事光明正大,上对天祖,下对臣民,再立不立皇后,都是自己的事情,无须一个小秀才指手画脚。

  更何况乾隆早在三十八年密建皇储,只是没有昭告天下而已。他要将先帝雍正创建秘密建储制度化,如果公开,则遑论秘密呢?他的偶像皇祖康熙,就是因为长期实施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公开储君,结果是皇子夺嫡,吏治废弛,朝纲混乱,从而侵害了皇帝的绝对权威,导致了无情皇家骨肉相残,乾隆即位后还在清洗前事。

  乾隆乾纲独断,容不得外人说三道四。

  他虽然以最严厉的惩罚对待继皇后,但是“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


2

  继皇后最后的遭遇,以及死后的待遇,都足见乾隆的冷酷。

  他们曾经鹣鲽情深,是一对恩爱夫妻。

  那拉氏于雍正十二年成为宝亲王侧福晋,乾隆即位后晋娴妃,十年后晋娴贵妃,在乾隆心里很有位置。

  乾隆十三年三月,孝贤皇后病逝,仅四月后,乾隆即以中宫需要主持,册立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皇贵妃,这是再次册立皇后的征兆。第二年八月,乾隆正式册立那拉氏为皇后。也就是说,孝贤皇后丧期刚过百日,乾隆就急着要以那拉氏成为中宫主人,若不是非常之爱是不能实现的。

  在册文中,乾隆以孝贤的懿德与自己的恩爱开篇,烘托强调那拉氏“端庄惠下”,与自己“二十余年伉俪之情,恩深谊挚”,“继体坤宁”是实至名归。他们老夫老妻,伉俪情深。这是乾隆的真心话,也是真情话。

  虽然是第一夫人,乾隆也是容不得她耍性子,“自行翦发”,这是“国俗”。

  皇后要母仪天下,断然犯忌,就是大不敬,大不孝。

  当初满人入关立国,对男子强推剃发令,激起了无数汉人的反抗。

  “头可断,发不可剃。”(许重熙《江阴城守记》)

  这是清初满洲统治者血腥推行的剃发改制,强行改变一个民族风俗习惯带来民族矛盾,但最终还是野蛮地在全国实施。这是对天下男儿的要求。但女人却不能擅自剪发,否则就是对既定的“衣冠皆遵本朝之制”(《清世祖实录》卷十九,顺治二年七月戊午)的冒犯。

  皇后也不能例外。


3

  继皇后因不满乾隆,以擅自剪发来对抗,结果遭到万劫不复的厄运。

  当时,乾隆正宠令贵妃,将再次怀孕的令贵妃晋升为皇贵妃,仅次于继皇后。

  继皇后也是从贵妃晋皇贵妃后,升为皇后的。

  乾隆对新宠妃重演“循序而进”,让继皇后感到了危机。此等危机记述,在后来嘉庆帝纂修《清高宗实录》时,必然删除,但后宫争斗,也不会在皇帝实录中出现。

  令贵妃魏氏出身卑微,其父魏清泰为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乾隆朝还是姓魏,至嘉庆朝抬旗入满后改姓魏佳氏)。她自乾隆十年由贵人晋升为令嫔,三年后升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再六年后进位为皇贵妃。

  自乾隆二十二年至三十一年十年间,令妃先后生育了四子二女(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皇十四子永璐、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皇十五子永琰、皇十六子和皇十七子永璘),为后妃中生育最多之人,也是频率最高的,足见乾隆很宠爱令妃的。

  但是,至乾隆四十年正月令妃病逝,乾隆始终没有册立她为皇后。


令妃画像

  乾隆钟爱令妃,以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尊崇她,但如果贸然册立其为皇后,无疑有升其子为嫡子将来立为储君的可能。乾隆曾有过两次公开立嫡子为储的表现,结果储君命薄。乾隆三十八年冬,乾隆秘密立颙琰为储,不好将汉军出身的令皇贵妃晋升皇后,那样,他的秘密建储也就不是秘密了,可能会重蹈其同辈、父辈争储的宫廷内斗。

  颙琰资质平庸,却被乾隆密建皇储,除了令妃受宠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即乾隆此时存活的能充分选择的儿子并不多:

  皇四子永珹已于乾隆二十八年出继履懿亲王允裪为嗣子;皇六子永瑢于乾隆二十四年出继慎靖郡王允禧为后。他们都是奉旨出继,不能重返本宗。

  留在乾隆世系的五子中,皇八子永璇举止轻浮,不得体,多次遭到乾隆公开斥责;皇十一子永瑆文才杰出,但不好骑射,为人吝啬,天性阴忮,好以权术駇人,持家苛虐,为乾隆所不喜;皇十七子永璘最小,却最不成器,整天游荡,惹是生非,亦为乾隆深恶痛绝。

  除了皇十五子颙琰外,还有一个皇十二子永璂。永璂为继皇后所生。从乾隆曾暗定储君永琏、拟定太子永琮的情形来看,他们与永璂有两个相似点:一、都是皇后所生(永琏、永琮已殇,永璂成了唯一的嫡子);二、名字第二字都隐示继承宗器之意。这两点,为包括颙琰在内的其他十四子所没有。

  乾隆十七年四月,已做了两年皇后的那拉氏在翊坤宫生下皇十二子,乾隆帝高兴地取名为永璂,明显有特别的寓意——继承大清基业。

  后来,乾隆在继皇后去世后,于三十六年任命永璂负责纂修《御制满蒙文鉴•总纲》。这是很少命皇子办差的乾隆的一个特例,可见永璂颇有文才和组织能力。

  “一代儒宗”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三十三《复倪敬堂书》云:“皇十二子天资淳粹,至性过人。”这说的就是永璂。钱氏为乾隆十六年南巡在江宁访得的大学问家,被特赐举人,命内阁中书,再考中进士,擢侍讲学士,于乾隆三十四年入值上书房,教授永璂读书。

  钱大昕与纪晓岚齐名,但钱排名在前——“南钱北纪”。乾隆延请最顶级学者教授永璂,可见对此子非常重视和关心,然而因为继皇后被黜,导致永璂见弃。

  乾隆不想给继皇后翻案的机会。


  本文选自《清史不忍细读》,向敬之著,华文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作者简介:向敬之,独立书评人、明清史学者。曾任出版社、报社文史编辑十多年,书评、随笔散见《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南方都市报》《新民周刊》《上海证券报》等。出版有《细说康熙:王朝纷争六十年》《明史不忍细看》《清史不忍细读》《现场与背后》和三卷本《敬之书话》等。《大清定局》《明清破局》《康熙奇局》《雍正迷局》《极简大明史》《极简大清史》等即将出版。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