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二十四节气 >> 2023节气生花
二十四节气生花|霜降·菊花

编者按:“二十四节气”是先民认知一岁时令、气候、物候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的知识体系,不仅包含民俗系统、指导农耕的时节体系,也反映自然节律变化,其中便包括应花期而时的“花信风”。2023年,潇湘诗会将于每个节气与您一同分享节气花事,静赏时光生花。


秋尽促西风,伴着早晚清降的霜,世界逐渐安静下来。

“金粟初开晓更清”。入了农历九月,秋菊愈显佳色。半圆的花瓣展开,打着卷,拧着劲,昂首怒放。



菊花原产于我国,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同时也是花中四君子之一,陪伴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从秦代至今,历朝历代无有不爱菊的。

关于菊,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见于《周官》《埠雅》,古字为“鞠”,意为穷尽,即一岁中菊花凋谢便再无花开。


菊花的栽培历史同样悠久,据统计已超过3000年。秦时都城咸阳已有盛大的菊花展销场面。到汉代,先民已将菊作为滋补之物食用、药用,并相互馈赠,如屈原《离骚》中的“夕餐秋菊之落英”,汉代《神农百草经》的“菊花久服能精神延年”,而《西京杂记》中更是已有酿菊花酒饮用的记载。

到唐代,菊花的栽培已普及四海,常有菊花盛开的大场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曾以“满城尽带黄金甲”赞叹长安菊花盛开时的场景。此外,唐代还通过嫁接技术出现了紫色、白色的品种,李商隐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便是佐证。


宋代栽菊之行更胜,菊的品种也随之大量增加,也正式完成了由食用、向园林观赏的历史转型,此间还出现了对菊品种进行归类总结的菊谱。

到了明代,菊的品种数量进一步上涨,《群芳谱》中已载有6类共271个品种16种花型。清代,关于菊的专著更多,人们对菊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乾隆年间就有天下人为乾隆帝进献各色奇菊的美谈,乾隆帝还专门召集花卉画家邹一注进宫画菊,并装订成册。


公元1688年,明末清初,菊花随荷兰人远渡传入欧洲,次年荷兰作家白里尼便创作了《伟大的东方名花——菊花》一书,菊花也在此后两个世纪传入法国、英国、美国,就此享誉全球。

而在我国近代,菊花曾在民国时期遭遇最大危机,大批品种失散,记载的文献也丢失,直到解放后,菊花的栽培才重新走上正轨。如今,在前人的基础上,菊花的历史迎来了新的一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菊花品种已超过7000种,


从菊之历史,足可见菊虽贵为历史名花,命途也有波折,可正如其习性,展于寒风却依旧挺立,萧瑟中却不失精神。

以诗咏菊抒怀,古已有之,最早可见于诗经》,后世诗文则是不胜枚举,且字有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他爱菊成癖,盛赞菊花为“芳熏百草,色艳群英”,被后人尊为“菊祖”,其咏菊诗更是脍炙人口。首当其冲的便是《饮酒》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道出“心远地自偏”的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心境,也显出菊花不随百花、清寒傲雪的孤高。


唐代,咏菊名篇就更多。如李白《九日龙山歌》中的“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及《九日登白陵,置酒望洞庭水军》中的“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将一腔豪情尽数挥洒;又如杜甫《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中的“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借菊之习性赞颂了其凌寒开放的顽强;到吴履垒的菊花中,则以“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坠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的诗句,将菊比作坚贞的女子,写尽菊的高贵气质。

宋代称颂菊之精神的诗词也不在少数,如陆游的“纷纷零落中,见此树枝黄。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等。可谓笔墨各显菊之风骨;韩琦在《九日小阁》中的“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以物明志,“晚节黄花”更是成了砥砺人不断奋进的成语。


到了明清小说中,菊花也是用以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意象。如《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宝玉与众姐妹作菊花诗的情节,黛玉几句“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就赞颂了了菊花的高风亮节,作者曹雪芹也借此隐喻了黛玉高洁的性情。此外,贾宝玉的诗中透露出他对众姐妹的关怀,史湘云的诗凸显了她的潇洒,而宝钗与探春的诗则暗示了她们往后的悲惨命运。

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黄英》中同样以菊为意象,写黄英与其同为菊花精的弟弟遇上了一个爱菊的书生,在黄英嫁给书生之后共同种菊卖菊的故事,暗讽一味崇尚清贫、以富为耻的狭隘观念。

此外,在绘画、园林等多种艺术形式中,菊皆有其地位,而从中孕育而生的各类作品又重新渗透进中华儿女的文化与生活。




秋菊一开,东篱万朵金,无限枝头好颜色,

然,菊不仅开在晚秋,千百年,其不屈与顽强早已开进华夏儿女的骨血,形成了雅洁高尚的民族气节。成了抹不去的情结。


免责声明:文中所引用的绘画、诗歌、部分摄影作品来源于网络,版权均归原作所有,文本仅用于推介与学习交流,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